正文 第24章 榮華富貴終歸塵:淡泊名利,平靜如始(1)(2 / 3)

有一個富翁背著許多金銀財寶,到處去尋找快樂,可是找了很久都未能找到他想要的,於是他沮喪地坐在山道旁。

一農夫背著一大捆柴草從山上走下來,富翁攔住農夫問:“我家財萬貫,衣食無憂,請問,為何我沒有快樂呢?”農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說:“你想要快樂?很簡單,放下!”

富翁茅塞頓開:自己背負那麼多的珠寶,老怕被人暗害,珠寶被別人搶,整日憂心忡忡,快樂從何而來?於是富翁將珠寶、錢財救濟窮人,在他看到那些窮人快樂生活時,他從中嚐到了快樂的味道。

世界上第一個不使用氧氣登上珠穆朗瑪峰的人,當他下山後別人問他成功的秘密時,他鄭重其事地說:“這沒什麼秘密,我知道大腦是一個重要的氧氣源,科學家告訴我們,各種思想在大腦中相互撞擊時竟要消耗我們吸入全部氧氣的40%,所以,為了減少對氧氣的消耗,我隻有向前這個念頭,至於其它的任何想法我都把它們從腦子裏拋掉。沒有任何的雜念,我就等於放下了一個背在身上的巨大的包袱,輕鬆地向前。這就是我成功的全部秘密。”

放下名利物欲之心,你就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並擁有“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的豁達,從而成為自己心靈的主宰,去自由自在地塑造你的心境。

人隻有讓自己的潛質得到最充分的發揮,他的人生才會變得豐厚起來。英國化學家法拉第早年投身到戴維主持的皇家研究所做研究員,做些雜務工作。正當法拉第在化學領域勤奮耕耘並頻頻取得成績時,戴維勸導法拉第去做行政管理工作。法拉第斷然拒絕,並繼續從事他的研究,最終在該領域一枝獨秀。他說:“如果我去從政,我充其量隻是別人的幕僚而已,我的潛質告訴我適合從事哪種工作,我不能不珍惜。”是的,一個成就大業的人,首先應該是一個了解自己、懂得珍惜的人,是一個懂得“放下”的人。

很多人利欲熏心,陷入你爭我奪的境地,快樂從何而來?他們往往一整天心事重重,做夢都半夜驚醒,老疑神疑鬼,陰翳不開,快樂又怎麼會與你有緣?放下就是快樂,撥開雲霧,卸下心靈的枷鎖,在平平凡凡的生活故事中,你將體會一種輕鬆如風、暢快淋漓的感動。

其實,每天發生在我們生活周圍的很多悲劇,往往就是無法放下自己手中已經擁有的“東西”所釀成的:有些人不能放下金錢,有些人不能放下愛情,有些人不能放下名利,有些人則是不能放下不應該執著的執著。然而,如果你能夠領悟“放下”的道理,你將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因為隻有懂得放下,才能掌握當下,心中的那扇天堂之門,才會為自己敞開。

尼爾·唐納·沃許在《與神為友》一書寫道:“我不會‘抓緊’任何我擁有的東西!我學到的是,當我抓緊什麼東西時,我才會失去它,如果我‘抓緊’愛,我也許就完全沒有愛,如果我‘抓緊’金錢,它便毫無價值,想要體驗‘擁有’任何東西的唯一方法,就是將它‘放掉’!”

放空是一種心態,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品格,一種境界。放空了自我,才能想到別人;放空了個人,才能想著國家和人民;放空渺小和卑劣,才能贏得偉大與崇高。因此,放空,也是一種智慧,一種幸運。放空,才會收獲一份輕鬆。

3.一時功名,不如一世自在

名利是人生的枷鎖,隻有掙脫名利的枷鎖,才能輕鬆地過完人生。

名利終究是人生的枷鎖,很多人受盡其累卻不知悔悟。有些人甚至為了一時之名而失去自我,失去所有。天定生性淡泊,即使立下了汗馬功勞也不要求做什麼封疆大吏,也不要求位極人臣,隻想重新回到過去快樂無拘的生活,吹笛牧羊,不受名韁利鎖的羈絆,自由自在,更不用絞盡腦汁的謀劃和算計,何樂而不為?

在一個風和日麗中午,一個富翁到海邊散心,看到一個漁夫悠閑地躺在沙灘上曬太陽,好奇地走過去,於是並有了下麵的一段對話。

富翁:“你沒有出海打魚嗎?”

漁夫:“已經打回來了。”

富翁:“為什麼不乘天氣好多打一些呢?”

漁夫:“多打一些幹什麼,吃不了也浪費。”

富翁:“多打一些你可以去賣錢呀。”

漁夫:“賣了錢幹什麼?”

富翁:“賣了錢你可買大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