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固然要有理想和追求,但更應懂得知足常樂、擇善而行,看透世俗紛擾,看淡功名利祿,守一顆淡泊之心,擁一份淡然之美。隻有放下名利,心才不會被名利所累,才不會被榮華所苦。
1.淡泊名利,是人生的一種佳境
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
諸葛亮在《戒子書》中說:“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道出了人生的許多真諦。追逐名利,是誤入歧途。淡泊名利,可能平凡,但是還不至於會平庸,追名逐利,可能會風光一時,但心靈不會自由,也活不出真正的精彩來。其實,名利是身外之物,麵對名利,我們要做到處之泰然,不驚不喜;失之淡然,不悲不怒。為了名利而累心累身,確實是本末倒置的傻事。
乾隆皇帝在下江南的時候,曾問金山寺的一位高僧:“長江中的船隻每天都來來往往,如此繁華,一天到底要經過多少條船啊?”高僧回答道:“這裏隻有兩條船經過。”乾隆忙問道:“怎會隻會有兩條船呢?”高僧答道:“一條為名,一條為利,整個江中來來往往的無非就是這兩條船。”
乾隆又問道:“為何這麼多人都在為名利而奔波呢?”
高僧答:“因為人活在世上,無論是貧富貴賤,窮達逆順,都是生活在真空中,都不聽從於內心的聲音。他們一味地想生存發展,卻都離不開‘名利’兩字”。
誠然,名利的確能夠給人帶來巨大的物質利益,能夠滿足人的虛榮心。但是如果你過分地追名逐利,一定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煩惱。薩克雷的《名利場》中的女主人公麗蓓卡·夏普便是一個例子。她一生都是在不斷追求中度過的,但是到最終,她的一切心機卻全部白費了。作者最終在書中以這樣的傷感而又無奈的語氣說道:“唉,浮名虛利,一切虛空,我們這些人誰又是真正快活地活著的?誰又是稱心如意地活著的?就算當時遂了自己的心願,以後還不是照樣不知足?”
其實,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一個來去匆匆的過客而已。名與利,都是過眼雲煙,生不帶來,死又不能帶去,與其一生為它所累,還不如活得實實在在、快快樂樂,用一顆平常心來看待它,將一切看得淡一點,再淡一點。古往今來,那些大學問家都是這樣去做的,他們不屑於個人的名利,而是將全部的心血和才華投入到自己喜愛的事業之中。所以,他們一方麵能夠享受到心如止水的快樂,另一方麵也能水到渠成地獲得驚人的成就。
居裏夫人一生共獲得10次各種各樣的獎金,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共117個,但是,在這些至高的榮譽麵前,她都能保持一顆平常心。
有一天,一位朋友到她家中做客,看到居裏夫人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一枚金質獎章,朋友大驚道:“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這可是至高的榮譽呀!”居裏夫人看罷,便笑了笑說道:“我隻是想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榮譽其實就像玩具一樣,隻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著它去生活,否則一輩子可能終將會一事無成。”不僅如此,居裏夫人還毅然辭掉了100多個榮譽稱號。正是她始終能在榮譽麵前保持一顆淡然的心態,才使她能夠獲得第二次諾貝爾獎。
淡泊是一個人的修養,是一個人精神的至高境界,是一種靈魂的典雅,真正淡泊之人,心態平和,視名利如糞土,能夠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最終獲得精神上的享受。
曾獲19項國內外大獎的袁隆平說:“要淡泊名利,踏實做人,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就。現在少數人搞學術腐敗,就是功利心、享樂心太重,急功近利,弄虛作假,到頭來害人害己,隻有踏踏實實地做人、做事,才能使心靈獲得真正的滿足。”在金錢麵前,他始終僅僅隻滿足於基本的生活需求,對此,他解釋道:“精神上豐富一點,物質上和生活上看淡一點,因為一個人的時間與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內心總想著名利,哪有心思搞科研?在吃方麵以清淡和衛生為貴,在穿方麵隻要樸素大方就行了。如此這樣才能保持身心健康,心情也才能夠愉快,事業也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五光十色的現實社會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誘惑。對於名利這些東西,嘴上雖然是“視為糞土”,但是內心還是“看得破,忍不過,想得透,做不來”,在真正麵對名利的時候,忍不住要去爭一下,抓一抓,最終累心累身,實在得不償失。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想活得輕鬆,就要淡泊名利,能夠平靜地對待生活,平靜地對待身邊的人與事,得到了就欣然接受,失去了泰然處之;在鮮花掌聲中不忘形,麵對冷嘲熱諷也無所謂;得意時不張揚,在挫折麵前也不憂傷……唯有在此種心態下生活的人,才能活得快樂和灑脫。
2.放下名利,就不累了
與其背著名利的包袱生活,不如輕鬆上陣。
名利心與生俱來,人一生下來就麵對一個燈紅酒綠、五彩繽紛的世界。如不能放下名利,人們會在“人比人氣死人”的心理下產生嫉妒;在蠅頭微利麵前言不由衷;在逢迎拍馬中殫精竭慮;為一得而忘乎所以,為一失而灰心喪氣……有了這種名利物欲之心,你富了,還會“得一千,想一萬”;你名利雙收了,還會“昨憐薄襖寒,今嫌紫蟒長”;黃道無緣,你會詛咒命途多舛,宏圖受阻,你會哀歎力不從心……從而使你陷入心力交瘁的泥潭而鬱鬱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