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無貪無欲方明澈:索求越多,失去越多(3)(2 / 2)

清人胡澹淹寫的一首打油詩《不知足》:“終日奔忙隻為饑,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綾羅身上穿,抬頭又嫌房屋低;蓋下高樓並大廈,床前缺少美貌妻;嬌妻美妾都要下,又慮出門沒馬騎;將錢買下高頭馬,馬前馬後少跟隨;家人招下十數個,有錢沒勢被人欺;一銓銓到知縣位,又說官小勢位卑;一攀攀到閣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南麵坐天下,又想神仙來下棋;洞賓與他把棋下,又問哪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閻王發牌鬼來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還嫌低。”此詩把貪婪者的心理狀態刻畫得淋漓盡致。同時也深刻地揭示了一條真理:過分的“汙染”心靈、放縱行為是會付出代價的,貪婪必將導致墮落毀滅。

古希臘的《伊索寓言》裏有這麼一句話:“貪婪往往是禍患的根源。”實踐證明,在物質上的“不知足”,就會使人失去理智,迷失自我。隻有學會“知足”,才能拋開一切名韁利鎖的束縛,使你的人生得到充實、豐富、自由、純淨;有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情,才能使你變得理智、成熟。

1983年,石油危機爆發,石油大亨默爾不停地奔波於兩州之間,連日的勞累終於使他病倒了。但當他病好後卻賣掉了公司,回到老家蘇格蘭定居下來。記者問他原因,默爾指著羅斯頓的名言,說:“利奧·羅斯頓。”後來有人發現默爾在他的自傳中寫了這麼一句話:“富裕與肥胖沒有什麼兩樣,不過是獲得超過自己所需的東西罷了。”而默爾正是在羅斯頓的史言裏學會了知足,並明白了,對於一個人來說,最大的財富就是健康和快樂。

常常有人抱怨,活著真累,做人有太多的愁苦憂煩。的確,因為無窮無盡的欲望總難以滿足,失望與憂傷時常向我們襲來。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許多人又不得不四處漂泊,流著汗默默辛苦地工作。盡管如此,困惑與煩惱依然與我們結伴同行。而通往幸福的道路更是撲朔迷離,我們在莫測變幻之中倘若沒有足夠的聰明才智權衡利弊得失,就可能會在不經意中摔跟頭。因此,學會生存智慧對我們每一個人而言都十分重要。

知足才能常樂,知足才能常安,這是現代人應銘記於心並要身體力行的生存智慧。因為隻有知足一點,我們才能根絕那些折磨人的不切實際的欲望,從而生活得安寧。當然,把知足作為一種生存智慧,我們不能把它理解成隨遇而安、不思進取等消極的人生態度,否則“知足”隻會成為我們前進路上的絆腳石。我們所說的“知足”是對現實生活的欣然接受。其實當我們通過努力仍無法改變生活的處境時,除了欣然接受外,還有更好的選擇麼?“知足”也應該是為不負有限的生命奮發圖強的同時,不與他人比地位高低比富貴享受,能坦然地對待功名利祿,有著古仁人誌士那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範仲淹的達觀處世態度,學會在平淡的日子裏沒事偷著樂。如果我們都能“知足”,就能在順境中優哉遊哉,萬一置身逆境也能安之若素。如此,何愁生活不幸福快樂?

對財富的追求是無可厚非的,但終日為錢所累的人,可以說做了一生有錢的乞丐,成了金錢的奴隸。更有甚者為了錢耗盡其畢生的精力,到頭來除了錢一無所有。也許人們太在意對金錢擁有的多少,而忽略了其他,其實人間有許多無價之寶,沒有任何土地或錢財能與這些無價之寶相比。如果我們想要以良好的心態,從容的步履走過人生的歲月,就不要表現得太貪婪。我們可以允許財富進入我們的屋內,但永遠不要讓它主宰我們的心靈。

諾貝爾說過:“知足是唯一真正的財富。”人人都想站在人生舞台的最前麵擔當最佳主角一色,當欲望促使人們去倉促地采取行動,而最終無法得逞時,才悔悟:知足者,方能獲得最大的滿足。其實幸福在哪裏,幸福就在我們心中,一個安穩踏實的夢,一個和諧溫馨的家……所以,從今天起,卸下你沉重的包袱吧,用嶄新的眼光來重新審視你自己,讓自己的靈魂掙脫無止境的需求,進人怡然之境,這樣的你才是最富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