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過高曉鬆的人,大都會對他的語言能力感到震驚—一個話題可以往下滔滔不絕,而且還不是一般人那種沒有邏輯的堆砌,旁征博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可惜大家一開始隻是找他做評委,綠葉能說多少話?《曉說》這個節目“自由發揮”的設置讓高曉鬆脫穎而出。很多網友震驚於他的大腦容量,講淞滬戰役的時候,大量的人名、授銜隨口就來。高曉鬆不以為然,建議觀眾到場觀摩,看看他究竟是不是在念講稿。

等到出書,本著拔高一切的宗旨,有人如此推薦:“該節目引發了名人脫口秀熱潮”。但迄今未有能與《曉說》比肩者,究其原因,像高曉鬆這樣具備家學淵源,橫跨文理中西,馳騁影視歌壇,讀過萬卷書,行過萬裏路,又兼有入世情懷,願意啟蒙與分享的男人少之又少。也因此高曉鬆從一個文藝工作者蛻變為一名當之無愧的知識分子,被這個時代許許多多精神與熱情尚在的人們寄予厚望。麵對如此“厚望”,高曉鬆跳出來說了,自己不想做公知,追求的是自由,順帶還甩一把泥扔到推薦人的臉上,說這個時代壓根就沒有公知。

高曉鬆言:公共知識分子,民國時代有,戰國時代有,就是以天下為己任的人,孔子、孟子。但是,平庸年代沒有公共知識分子,都是屌絲學匠。而且今天中國這些所謂的公共知識分子連屌絲學匠算不上,他算了一下,他們當中沒有名校生,基本上是屬於廣場派的戰士,而公共知識分子一定不能是廣場派的。

高曉鬆的理想是做門客,替公子讀書,替公子談戀愛,然後公子上殿,跟皇上說我們應該怎麼怎麼樣,說對了,升官了,公子高興賞門客,萬一說錯了,皇上把公子殺了,門客不負責任,又去別家公子那裏聊天了。門客盡力不盡義。不和收視率擰巴,不脫離人民趣味,高曉鬆早就看明白了這點:觀眾就是他的公子,公子愛聽才能接著養他,所以講星座也沒關係。

接下來,高曉鬆的節目還會繼續做,書也會繼續出。那至於節目一集不落的觀眾還用不用買這本書?貧嘴高曉鬆說了,他最擅長的就是賣大力丸,看夠了他還有門客張發財、門客寧財神,在這個犬儒時代,絕對能博您一笑。

《東京日和》

作者:荒木經惟 荒木陽子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東京日和》一書,最初連載於日本《思想科學》雜誌1989年7月期,按先前的慣例,陽子撰文,荒木經惟配圖。但三期過後,陽子因患子宮癌入院,1990年1月27日,陽子離開了人世。整整一年的時間中,荒木經惟沉浸在巨大的喪妻之痛中無法自拔,最終決定獨自完成《東京日和》。在本書的後半部中,透過憂鬱的寫真和感傷的文字,荒木經惟用自己的方式深切表達了對妻子永遠的思念。

《生活片》

作者:曹寇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這是青年作家曹寇的一部隨筆集,大致分為鄉村生活、學習生活、家庭生活、教師生活、個人生活和友情生活,以寫人記事為主,故曰“生活片”。曹寇把日常事物寫得奇特且寓意深遠,幾個場景轉換,或是一段對白,就可直抵人心。他的感覺獨特,敘述非常簡潔,語言像剃刀一樣鋒利,能夠輕而易舉地切開現實生活的贅肉。

《讓“死”活下去》

作者:陳希米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這是史鐵生夫人陳希米所著的一部感人至深的懷念散文集。什麼是真正的靈魂伴侶?什麼才是完全敞開、能超越生死的愛情?翻開《讓“死”活下去》,就能找到答案。史鐵生的離去,給陳希米留下了無邊的虛空。孤獨中的她開始種種感人的努力,通過閱讀、思考、行走與書寫,她和那些思想史上的偉大哲人交談,向虛空發問。於是,她的思考不斷深入,漸趨深沉、闊大,逐漸走過幽深絕境,跨越無際絕頂,重新尋獲生命的意義。

《蒼白冥途》

作者:約翰·康納利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約翰·康奈利稱為“愛爾蘭驚悚大師”的地位。故事主人公查理·帕克接受老友艾略特·諾頓的委托,去南卡羅萊納調查一起情殺案,死者是南方首富拉魯斯的女兒,疑凶是死者的地下男友,貧窮的黑人小混混阿裏·瓊斯。貌似簡單的案情下,埋藏這片土地上曾經的殺戮、苦難和世仇。新的慘案揭開了舊的罪惡,令人膽寒的不是鬼魅般的凶手,而是醜惡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