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霄雲 學會找樂(1 / 2)

李霄雲 學會找樂

私人生活

作者:張瑩瑩

從第一張專輯《你看到的我是藍色的》到第二張《房間1501》,李霄雲用了兩年時間。

在這兩年中,她不僅僅瘦了很多,更找到了一種讓自己快樂、也讓別人快樂的方法。

第一次見李霄雲,是三年前,她頂著當年快女亞軍的名頭為一家雜誌拍照,別的女星都是紅的綠的禮服裙凸顯腰身,隻有她被安排穿一件白T,那也確是時裝編輯借來的衣服中她可以穿上的唯一一件。拍完我們在附近的餐廳吃飯,忙了一天的工作人員風卷殘雲,獨她對著一盤水果沙拉細嚼慢咽。

那時的李霄雲出了名的“難聊”,因為一張口就是“大愛”這種詞兒,叫想挖掘點八卦的記者們立時絕望。再次見她已經過了一年,她瘦多了,但穿著Prada對著鏡頭還是有點不自然。聊天時那種大而空的詞彙依然出現頻次很高,隻有當她講到自己在墨爾本的生活:在上學的路上遇見一隻袋鼠、時常被可以看見皺紋的巨大蒼蠅侵擾時,才露出她那個年紀的女孩該有的笑——挺“二”的。

這回是第三次見,當她在冬天的地庫戴著墨鏡最後一個下車,我想,她應該已經是一個成熟的藝人了,懂得矜持含蓄滴水不漏,但摘下眼鏡她又成了那個“二”姑娘:“你竟然去看我的戲了?天呐!”

最近她在音樂劇《戀愛世紀》裏飾演“何飛飛”,暗戀一個把她當哥們兒的男生,因為他喜歡的是她的朋友,還要忍受被大家認為是拉拉的困擾,最終在表白爆發之後出車禍死去。故事很狗血,她演得很認真。“導演讓我放開一點,可是那太顛覆平時的我了。我很少喝酒,幾乎不哭,也難得和別人勾肩搭背,所以直到上場前我都在懷疑:彩排的時候我可一次眼淚都沒擠出來過。”但燈光一亮,她看著台下觀眾,忽然所有感覺都跟排練的時候不一樣了。到該情緒爆發的時刻,她涕泗橫流,“好像鬼上身一樣,都不相信那是我。”

她再也不是隻能答出一句話的二十出頭的初入行歌手,而是能夠滔滔不絕說上三十分鍾,雖然中間數度跑題,但熱情不減。她的表達欲正處在旺盛期,大概也是蟄伏太久的緣故,離上一張專輯《你看到的我是藍色的》已經兩年,她終於出了第二張唱片,《房間1501》。“兩年,中間不著急是不可能的。我可以告訴自己,做藝人就是會辛苦,辛苦在哪兒?不知道;做藝人就是需要等待,等待什麼?不知道;做藝人要經曆很多事情,經曆什麼?不知道……這段時間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如何度過艱難完全在於自己的選擇,可以選擇消極、焦慮、不安,也可以選快樂,可以去玩,寫更多的歌,看清這個職業到底要做什麼。我慶幸自己選擇了後者,現在我知道要怎麼努力,方向在哪兒,這種確定的感覺特別好。”

的確,現在的她不僅能讓自己快樂,也找到了讓更多人快樂的方法。拍攝的時候她會問清攝影師的名字,然後抱著吉他即興彈唱一首,把氣氛搞得其樂融融。需要端一杯咖啡拍照,她小心地問:“能喝嗎?”喝了一口後立即兩眼放光:“不加奶、不加糖、現磨的,我的最愛啊。”轉場時還回頭看了一眼,意思是——先別端走,還沒喝完呢。

對於以前自己經常用“大愛”表達的善意,如今,她會選擇去行動:盡量每周去一次孤兒院,提前預約,問好需要什麼再帶過去,“不要自以為了解他們、能夠幫助他們,也許他們需要的是些很普通的東西,譬如尿不濕、雞蛋和大米。”那些孩子往往有一些先天的疾病,第一次去時她被嚇著了,到外麵坐了一會兒,再出現的時候又是平時的笑臉,給孩子們喂吃的,帶著他們一步一步走路,或者抱著他們說說話。最初她覺得小孩子需要自己的幫助,漸漸她發現其實是自己需要去見那些孩子們。“感到抓狂的時候我就好想去那裏,就像得到一次洗禮,發現自己依然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