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吳秀波 浮光下的中年智者(1 / 3)

吳秀波 浮光下的中年智者

封麵人物

作者:張瑩瑩

他有太複雜的經曆,以至於和演員吳秀波談戲總不能盡興,因為他的人生比他的戲精彩得多。

所以你無法用考量一個演員的標準簡單考量吳秀波,他本是個奇異的存在。

44歲,習慣萌且騷,偶爾又嚴肅緩慢。他在演戲、成名,也在修行,隻不過他把自己隱藏在更光鮮的喧囂之中。

雙重表演

拍攝前後,我們見到兩個吳秀波。

一個是準佛教徒,言辭懇切、緩慢、一字一頓。另一個是明星,以約定俗成的、簡潔輕省的方式,談論他剛剛拍完的電影。兩個吳秀波之間,是四個小時的拍攝,剛站在人工製造的雪景的時候,他有一點點局促,但迅速放鬆起來。和正統嚴謹的呢子外套比,他選擇了一身綠色的西裝,“這套比較騷”,這時候你窺見,他難有變化的表情下,有顆蕩漾的心。

他和湯唯主演的《北京遇見西雅圖》即將上映,“我挺喜歡這個戲的”,吳秀波說,他在火車上用三個小時把劇本看了兩遍,也沒明白為什麼這個劇本會打動他。但“打動”的感覺是真實的,後來他想明白了,“我接觸的導演、編劇裏男性居多,習慣了男性視角,習慣了在商業立場上磨出情節,多多少少都有遊戲感;但《北京遇見西雅圖》是站在女性的立場上看待世界、看待一段情感的曆程。”他很喜歡這部戲的導演和編劇薛曉路,“最終我明白,她作品裏那份沉靜、和暖和喜悅是她人性本身帶有的。”

以前吳秀波拍戲,總覺得忙碌,有一些糾結,但這部片子對他來說像一個休假,整個人非常輕鬆。拍攝的大部分場景在西雅圖,風景如畫,讓他感慨人與自然的和諧程度遠超自己的見識,“在那裏我和現實的場景能夠產生人物與地點的交流,這個在此前是沒有過的。”

很早他就說過,表演就是一重重克服障礙,“隻是現在克服障礙的過程比以前順暢了。”但因為此前的經曆太複雜,此時的狀態太紛雜,吳秀波最經常冒出的新聞,是“不想演戲了,想改行”,至於改行做什麼,最新的版本是白岩鬆那樣的主持人。他最終澄清了這個傳聞,“對方問我有什麼希望,我說工作的希望就是退休。很正常,因為人總是工作的時候想休息,休息的時候想工作。我不介意別人用任何一種方式說我。”

把故事藏起來

吳秀波演戲,也做音樂、搞製片,還在寫劇本。如果演戲是修行,編劇就是一種抵達目的的捷徑,但漸漸他發現那是一種學習,樂趣從結果轉移到了過程。他沒想過那些寫完的劇本什麼時候拍,“精心比拍更重要”。演戲的秘訣是“信以為真”,編劇的快意就在於能夠清楚地看到假想的世界。“寫到最後不是說在糟蹋或者砸碎什麼,那是在一刹一時中建構一個想象中的世界,那個世界的天空、樓房甚至法院、幼兒園你都能看得特別清晰,你甚至有一種舍不得離去的感覺,更願意活在那裏。”

這話聽起來挺像個文藝中年,但此前吳秀波的生活大部分跟文藝沒什麼關係,他唱過歌廳,開過飯店,倒賣過各種奇奇怪怪的東西,曾經捏著兩張中國足球出線那場球的門票在借來的朋友的房子裏嚎啕大哭,跟一個幾十年的朋友因為裝電暖氣打起來了……總而言之,深陷“對生活的無望和對自己的無望”。後來他撿起表演的本行,《立案偵查》開拍第一個星期,導演一喊“開始”他就哆嗦,一部一部演成“最貴的二線男演員”。如今,即便拒絕了大紅大紫的《後宮甄嬛傳》中皇帝一角,也沒有人再把“二線”兩字放在他名前了。

“工作給我的,是一種職業犧牲。”最胖的時候吳秀波有176斤,為了演戲他至今每天健身,吃得很少,因為每個人都想讓鏡頭裏的自我表現力更加強悍更加犀利。他想過如果不再拍戲,估計初期自己很難控製住自己大吃的衝動,但現在吳秀波依然警醒。“我相信為戲買單的人願意看到的,不是一個談著感情而發福又臃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