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杯裝腔指南
STYLE
作者:花總
“花果山裝腔指南”APP作者。微博名人,奢侈品“反腐鬥士”。
馬克杯是裝Ber常用的小物件。“馬克”是英文“Mug”音譯,說白了就是帶把兒的圓筒形缸子,西洋人用它來喝咖啡和茶。人們喜歡馬克杯無非是圖個方便,但裝Ber們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能彰顯逼格的機會。
初級裝Ber,喜歡收集星巴克出品的城市杯(City Mugs,“城市杯”隻是通稱,題材其實不限於城市)。很多內地文青來到大城市,都要趕到星記裏膜拜一下,順便請個城市杯回家。在小縣城裏用馬克杯泡上兩勺麥乳精,順便緬懷下拿鐵的醇香濃鬱,簡直味道好極了。同理,大陸裝Ber去了海外,也愛搜集那邊的城市杯回來。在瑪麗、邁克和大衛們紮堆兒的甲級寫字樓裏,茶歇時捧上一隻印有自由女神頭像的紐約城市杯,一股洋氣頓時能從茶水間彌漫到洗手間。
話說有位4A廣告公司的台灣籍創意總監,辦公室裏擺了上百隻全球各地的星巴克杯子。江浙客戶來訪,都被其國際範兒深深折服。但若你是位精益求精的裝Ber,光搜集這些大路貨顯然不夠(畢竟我朝是City Mugs的主要代工基地,在淘寶上買起來也方便),要彰顯自己的逼格起碼要集齊美國本土的99 Series State Mugs與04 City Scenes Series。這些城市杯每隔上幾年就會推陳出新,而且名目繁多,就拿逼都紐約來說,最近又以“City Relief”為主題推出了黑白浮雕的新版。從逼格來講大路貨自然不如限量版,而前麵那些珍罕係列,如今就算在海外也難覓芳蹤了。
星巴克家的杯子,和幾元一隻的地攤貨比已算講究。圖案以專用顏料印製,做過無鉛處理,至少不會喝出病來。但真有腔調的裝Ber,是看不上這種快餐化品牌的。不是有篇著名的勵誌文章叫《我花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嗎?真正的杯具是:你們雖然曆經千辛萬苦坐到了一起,可你手中的杯子是幾十塊的星記,而她捧的卻是動輒上千的愛馬仕。
愛馬仕的日用瓷器和範思哲一樣,據說也是找德國大廠盧臣泰(Rosenthal)代工。但他家曆來以賣弄風雅橫行於世,就連西班牙紅(Balcon du Guadalquivir)這種老係列,換個顏色都能再吆喝一年。中級裝Ber追求藝術情致,愛馬仕的腔調正中他們的下懷。如果你自稱是Henri d'Origny的鐵粉,沒有一隻銀鏈(Fil d'Argent)杯怎能見人?又如果你仰慕Rousseau(盧梭,請用法文優雅地念出這位哲學家的大名),就一定要買套Franois Houtin設計的Les Maisons Enchantées杯子,這係列的機製印花雖不算精細,手柄卻是別出心裁的樹枝造型,正好標榜你“回歸自然”的田園理想。
當中級裝Ber偶遇初級裝Ber,還有一招可以秒殺後者,那就是祭出盧臣泰的城市杯—雖然都是城市題材,但後者逼格顯然足以把星巴克打得滿地找牙。順著鄙視鏈再往上,就輪到高級裝Ber粉墨登場了。當中級裝Ber捧著愛馬仕的普款杯子四處招搖時,高級裝Ber的臉上隻會浮現出一絲悲天憫人的冷笑:這些傻冒,幾件貼花瓷就把他們唬住了,沒玩過手繪杯的,哪有資格談裝B!
Royal Copenhagen的釉下彩手繪唐草馬克杯是高級裝Ber的首選,這個始創於1775年的丹麥牌子走的是清雅疏朗路線,他家在2005年推出過一款棕櫚唐草 (Blue Palmette) 杯,通體滿布漁網紋,據說是受了唐代銅鏡啟發。杯身上的留白與青花相得益彰,素雅迷人,因為是全手繪,所以每隻圖案都有變化,雖然不貴,卻算得是杯中逸品。除此之外,英國名廠瑋致活(Wedgewood)與Royal Doulton的骨瓷杯也是扮高級Ber的利器,盡管不全是手繪,但摻了30%以上牛骨灰(其中又以陽壽三歲的牛骨品質為最佳)燒成的上等骨瓷曆來是上層社會的摯愛。受全球化影響,近年瑋致活把部分生產線遷到了印尼(我國唐山出產的骨瓷質量也是一流,已經在為國際大廠代工),但既是裝Ber,就一定要認準“Made in United Kingdom”。如果不喜歡英國貨,德產梅森(Meissen)與法國原產的柏圖(Bernardaud)也是不錯的選擇。
現代馬克杯的極品,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1975年春,汪東興向景德鎮下達了一項絕密文件:為中南海燒製一套能代表中國最高製瓷水準的專用瓷器。這項任務被中央視為1975年頭號重大工程,史稱“7501”工程。當時共燒製了22窯,入窯14103件,成品4200餘件,從中又精選出兩套,每套138件,最後的製成品裏有幾隻釉上水點桃花的茶杯,隻供頂級裝Ber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