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獎賞——如何用最小的代價換取人心(3 / 3)

這樣的情誼確實讓我們感動。人生的最大價值不是尋找自身以外的大千世界,而是尋找有關於生命自身的點點滴滴,人世間偉大的情感都是對於每一個生命的尊重與禮遇。

馬克思對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說自己總是踏著恩格斯的腳印走。而恩格斯總是認為馬克思的才能要超過自己,在他們的共同事業中,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資本論》這部經典著作的寫作及出版,就是他們偉大友誼的結晶。

1867年8月16日,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天淩晨兩點,馬克思向他的戰友報告說,《資本論》第一卷所有印張(一共49個印張)的校對工作,都已結束。他興奮極了,寫信對恩格斯說:

“這一卷能夠完成,全都得力於你!沒有你為我而作的犧牲,這樣三大卷的大部頭著作,我是不能完成的,我擁抱你,感激之至!”

《資本論》於1867年9月14日在德國漢堡出版,這是整個國際工人運動中,具有偉大意義的大事,也是兩位巨人友誼的結晶。

這種理解的友誼是那樣深厚,甚至一直延續到馬克思逝世之後。

馬克思在病重期間,曾告訴女兒愛琳娜說,希望恩格斯能為他尚未出版的《資本論》第二卷和第三卷“做出點什麼”來。當然,即使馬克思沒有提出這樣的要求,恩格斯也會去做的。從1883年馬克思逝世時起,整整十年,恩格斯放下自己的工作,盡力從事《資本論》後兩卷手稿的整理、出版,補充了許多材料,重新撰寫了一些篇章,使《資本論》得以在1885年和1894年問世。

真正的友誼建立在無私的奉獻以及坦誠相對的基礎上。其實不管是朋友、親人或是你身邊的其他人,如果你想抓住一個人的心,就從無私的禮遇開始吧。

22.效果驚人的“反向”獎勵

一根處於鬆弛狀態的彈簧,給它加上一定的壓力就可以使它彈起來。這種在外力作用下能夠向相反方向彈起來的特點,就叫做彈性。彈性是一種具有普遍性的物理現象,許多物體和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彈性,人的心理也是一樣。人的心理彈性和某些具體物體的彈性還有所不同,它既可以被壓發,也可以被引發。所謂“反向激勵”,是當被激勵者處於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時,激勵者與其激發其向前,倒不如著眼其向後,從而利用其特殊的心理狀態產生出一種“反向”行為,最終達到激勵的目的。

曹操率百萬大軍欲圖江東,東吳很多將士幾乎嚇破了膽。文官除魯肅外全部主張投降曹操,吳主孫權一時沒了主意,便把大將周瑜調回,研究對策。

周瑜本意抗曹,但他體察到諸葛亮前來說吳,有借助東吳之力而保存自己的意圖,便當著諸葛亮、魯肅的麵說:“曹操以天子為名,其師不可拒。且其勢大未可輕敵。戰則必敗,降則易安。吾意已決,來日見主公,便道使納降。”

其實,周瑜是想讓諸葛亮說出求助東吳的話來,以便日後他與諸葛亮、劉備等人交往中把握主動權。諸葛亮當然是主張抗曹的,但聽周瑜說出這樣的話來,靈機一動,說:“公理(周瑜字)主意欲降操,甚為合理……曹操很會用兵,天下沒人是他的對手,過去隻有呂布、袁紹、袁術、劉表敢和他對敵,現在這些人被曹操消滅了,天下便再沒人是他的對手了,隻有劉豫州(劉備)不識時務,敢與曹操抗衡,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將軍決計降曹,可以保全妻子,成全富貴——園柞遷移付之天命,有什麼可惜的呢?”

接著又說曹操在漳河造銅雀台,欲取江東大小二喬,裝作不知小喬是周瑜之妻的樣子,勸周瑜以千金買此二女送與曹操,以保江東無事。周瑜聽後,勃然大怒,離座指北罵曰:“老賊欺吾太甚!吾與老賊誓不兩立……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城!”

諸葛亮見火候已到,便說:“若蒙不棄,願效犬馬之勞,早晚拱聽驅策。”周瑜說:“來日入見主公,便議出兵。”隻因諸葛亮幾句話,終於促成孫劉聯盟,並激超周瑜對曹操更大的義憤和必勝的信心。

諸葛亮早就料到周渝主張抗曹,自己來江東也是借助東吳一臂之力的。但根據周瑜當時的複雜心理,如果采用正麵勸說的方法,也有可能成功,但結果隻能是諸葛亮求周瑜,而不是周瑜求助諸葛亮。而通過反向激勵,周渝全身心受到強烈的刺激,以致達到“忘我”的程度。不僅主戰,並“與老賊誓不兩立”。周瑜在指揮赤壁大戰時表現出來的主動、果敢、頑強以至最後取得的勝利,與戰前這次“強刺激”有著很大的關係。

諸葛亮的這次行動,是曆史上有名的反向激勵的典範。事實上,要采用這個方法達成目的,要求激勵者具備更為卓越的智慧。從理論上講,這一技術不是直接地從正麵去鼓勵人去實現這一目標,隻是向他出示或暗示與這種目標相反的另一種結果,而這種必然出現或可能出現的結果則是被激勵者無法接受的,從而使他義無反顧地向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美國紐約一所小學的校長名叫約翰·代雷斯,在學校放暑假前對學生講話,講話中總結了過去的一學期學生中存著不願讀書的傾向,勉勵學生在暑假中應多讀書,為了激勵孩子們在暑假期間多讀書,他說:“放了暑假,大家可能隻會想著玩,沒一個孩子能在暑假期間讀500篇文章;如果全校有一個班的三分之二多數孩子讀書超過500篇,我就在學校水塔上過一夜。”暑假很快就過去了,學校認真地檢查了學生的讀書情況,結果,絕大多數班級的孩子們讀書超過了500篇,其各班超過500篇的人數遠遠不隻三分之二。這樣,校長履行諾言,爬到學校最高建築——水塔頂上,準備過夜,學生們還是心疼他們的校長的,有的家長則送來“三明治”“礦泉水”。可校長約翰·代雷斯卻風趣地說:“有台電視機就好了。”

校長運用反向激勵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山東乳山縣有一家軋鋼廠,有幾位青工工作不努力,背地裏被大家稱作“刺頭”。後來車間裏落實承包責任製,其他工人都不願與他們同班生產,車間主任做了許多動員工作,也沒有人願意“收留”他們。實在無辦法,車間主任便把他們這夥“刺頭”單獨組成了一個班。意思是“豁上你們闖吧!你們不好好幹隻能耽誤一班生產,插到其他班組就成了‘害群之馬’,搞得班組生產不得安寧”。建班時,這幾位青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為什麼把我們編在一起,大家誰也不說,但心照不宣。再看原來的班組長們個個喜形於色,分明是因為甩掉了他們這些“包袱”。

出乎意料的是,新的班組開工後,“刺頭班”的產量全廠最高,車間主任感到納悶:為了這幾個人,什麼法子都沒有用,他們總是“牽頭不走,打著倒退”,而我真要把他們這個“破罐子”摔了,他們卻又表現出如此地“出乎意料之外”,這可真是“歪打正著”。

如此的驚喜就得來於反向激勵。所以,如果你夠聰明,如果你能判斷對方是哪一類的彈簧,不妨可以試試反向激勵法,也許它會帶給你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