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獎賞——如何用最小的代價換取人心(2 / 3)

幾年後,王有齡升任浙江巡撫,又保薦胡雪岩接任糧台,使胡雪岩成了掌管浙江糧食的最高官員。胡雪岩很有經商才能,錢莊辦得紅紅火火,在浙江一帶曾設有典庫33處之多,操縱浙江商業。加之掌管糧食,相繼開設了不少店鋪,並從事對外貿易,又兼管藥材。由於後來胡雪岩屢建功勳,被皇帝賞給一品頂子,穿戴馬褂,成為當時紅極一時的人物。

幫助別人,就應該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同時,幫助別人應該坦誠相助,急人所急。患難見真情,人在危難之時得到他人幫助,定會永生難忘。

《信仰的力量》的作者路易士·賓斯托克曾經引用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一個貧窮的小男孩為了攢夠學費正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勞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時感到十分饑餓,但摸遍全身,卻隻有一角錢。怎麼辦呢?他決定向下一戶人家討口飯吃。當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打開房門的時候,這個小男孩卻有點不知所措了,他沒有要飯,隻乞求給他一口水喝。這位女子看到他很饑餓的樣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給他。

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問道:“我應該付多少錢?”年輕女子回答道:“一分錢也不用付。媽媽教導我們,施以愛心,不圖回報。”男孩說:“那麼,就請接受我由衷的感謝吧!”說完男孩離開了這戶人家。此時,他不僅感到自己渾身是勁兒,而且還看到上帝正朝他點頭微笑,那種男子漢的豪氣像山洪一樣迸發出來。其實,男孩本來是打算退學的。

數年之後,那位年輕女子得了一種罕見的重病,當地的醫生對此束手無策。最後,她被轉到大城市醫治,由專家會診治療。當年的那個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華德·凱利醫生了,他也參與了醫治方案的製定。當看到病曆上所寫的病人的來曆時,一個奇怪的念頭霎時間閃過他的腦際。他馬上起身直奔病房。來到病房,凱利醫生一眼就認出床上躺著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幫助過他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決心一定要竭盡所能來治好恩人的病。從那天起,他就特別地關照這個病人。經過艱辛努力,手術成功了。凱利醫生要求把醫藥費通知單送到他那裏,在通知單的旁邊,他簽了字。當醫藥費通知單送到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時,她不敢看,因為她確信,治病的費用將會花去她的全部家當。最後,她還是鼓起勇氣,翻開了醫藥費通知單,旁邊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輕聲讀了出來:

“醫藥費——一滿杯牛奶。霍華德·凱利醫生”

禮遇他人,做善良的事可能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局限。曾看到一則很別致的短文,作者列舉了一些人們常見的事例來說明他們對善良的認識。我們來看看他是怎麼說的:

看見劫匪,如果不能挺身而出,悄悄打個110也是一種善良。

作為老板,如果不能夠提高員工的待遇,按時發放工資也是一種善良。

作為員工,如果不能成為勞模,付出的勞動對得起工資,也是一種善良。

看見人家牆要倒,如果不能扶,不推也是一種善良。

看見別人傷心落淚,如果不想安慰,不幸災樂禍也是一種善良。

商人如果不能足斤足兩,不摻雜使假也是一種善良。

富翁如果不能仗義疏財,不仗勢欺人也算是一種善良。

官員如果業績平庸,不貪贓枉法也是一種善良。

作者的文字裏透著詼諧的因子。禮遇他人要做到哪種程度,這取決於我們個人。但是不能否認的是,隻有人人付出和給予,人與人之間才能充滿了濃濃的關愛,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患難與共;才會有更多的人享受到愛。禮遇他人,尤其是出於困境中的他人,這不僅僅能解對方燃眉之急,同時也事半功倍地往你自己的人情賬戶裏增加了儲蓄。

21.用禮遇抓住別人的心

不懂得關心他人的人永遠不能真正獲得他人的心。不懂得奉獻的人也永遠無法體味朋友這個詞的意思。

有兩個人在喜馬拉雅山上艱難地行走著,看到了一個人,她躺在地上,神誌不清。其中一個人決定留下照顧她。而另一個人卻接著趕路了。留下的人把她救活了,他們便一起走,用鼓勵的話語和友情的火焰走出了喜馬拉雅山,而一個人走的那位卻倒在了雪中。

自私的人失去的不隻是朋友,更可能是生命,而善良懂得禮遇的人,卻經常為自己打開另一扇門。

有一個中年婦女,丈夫因病去世,自己一個人帶著女兒艱難度日。她原本在一家工廠上班,幾年前,由於經濟不景氣,工廠麵臨倒閉,她下崗了。好在她平時待人很好,在街坊鄰居中極有人緣。下崗不久,便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在小鎮興隆服裝市場旁開了一家飯店。飯店剛開張時,生意較為冷清,全靠朋友和街坊鄰居們的關照。後來,由於女店主忠厚老實,又熱情公道,小飯店漸漸開始有了回頭客,生意也一天天地好了起來。

也許是女店主慈悲善良的緣故,幾乎每到中午吃飯的時間,小鎮邊上的五六個大小乞丐都會相繼光顧這裏。客人們常對女店主說:“快把他們轟走吧,這些都是好吃懶做的主兒,別可憐他們!”這時女店主總是笑笑說:“算了吧,誰還沒個難處,再者你看他們風餐露宿的,也挺可憐的。”

人們都說,這女店主太善良了,從未見過小鎮上其他店主能夠像她那樣寬容平和地對待這些肮髒不堪令人厭惡的乞丐。若是別的店主,一見到乞丐上門,就會嚴厲地嗬斥辱罵,毫不留情地趕走他們。而這位女店主則每次都會微笑著給他們的飯盆裏盛滿熱飯熱菜,而且多是從廚房裏取出來的新鮮飯菜。更讓人感動的是,在她的施舍過程中,沒有絲毫的做作之態。她的表情和神態十分親切自然,就像她所做的一切原來就是一件分內的事情似的。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過著。一天深夜,服裝市場裏一家經營童裝生意的店鋪,由於電線短路,結果引發了一場大火。那些服裝幾乎都是易燃物品,加之火借風勢,眨眼工夫整個市場便成了一片火海。

而小飯店緊鄰服裝市場,勢單力孤的女店主,眼看辛苦張羅起來的飯店就要被熊熊大火所吞沒,那剛剛添置的冰箱和彩電也都要化為灰燼,心急如焚。這時,隻見那班平常天天上門乞討的乞丐,不知從哪裏冒了出來,在老乞丐的率領下,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將冰箱彩電,還有一個個笨重的液化氣罐奮力地搬運到了安全的地方。緊接著,他們又衝進馬上就要被大火包圍的店內,將女店主的財物全都搬了出來。消防車很快就開了過來,大火被撲滅了。小飯店由於搶救及時,隻遭受了一點小小的損失。而周圍的那些店鋪,卻因為得不到及時的救助,全變成了一片廢墟。

大火過後,人們都說是女店主平時的善良行為得到了回報,要是沒有這些平時愛她恩惠的乞丐們出力,飯店恐怕也會變成一堆瓦礫。

樂於幫助別人的人,不僅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同時也能在危難之際得到別人的關照;而平日裏便孤獨一人的人,在需要幫助時,恐怕隻有靠自己了。人生的不幸往往在於,當不需要別人的幫助時,想不到去幫助別人,然而一旦需要別人幫助時,才想起該去先幫別人一把,可是一切都為時已晚。

有一個年輕人得罪了國王,國王判他死刑。他是個大孝子,在牢獄中,他提出要回家看老母最後一眼。國王同意了,但必須由人代替他。沒有人願意,除了他的好友銀之外。銀代替他坐了牢,可他沒有回來。行刑的那天,銀坐在囚車裏,天下著大雨。大家正要行刑時,他回來了。國王被這真摯的友情感染了,下令放了他和銀,並賞了他們萬兩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