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獎賞上,給人充足的麵子比獎勵本身更重要。但它的前提是:你得有足夠的“勢”與“質”,不然,你說的或給的再好再多,他也隻會覺得自已是應得的,不欠你的情。
19.獎人實惠,更要獎人麵子
有些時候,“麵子”的效用遠遠大於金錢。尤其在中國社會,“麵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為了“麵子”,小則翻臉,大則會鬧出人命;如果你是個隻顧自己麵子,卻不顧別人麵子的人,那麼你必定有一天會吃暗虧。所以,給人麵子是一件重要的事。事實上,給人麵子並不難,也無關乎道德,大家都是在人性叢林裏討生活,給人麵子基本上就是一種互助,所以學會給別人麵子也是在給自己麵子。
傑克每年都會受邀參加某單位的雜誌評審工作,這個工作雖然報酬不多,但卻是一項榮譽,很多人想參加卻找不到門路,也有人隻參加一兩次,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傑克年年有此“殊榮”,讓大家都羨慕不已。
他在年屆退休時,有人問他其中的奧秘,他微笑著向人們揭開謎底。
他說,他的專業眼光並不是關鍵,他的職位也不是重點,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請,是因為他很會給別人“麵子”。
他說,他在公開的評審會議上一定會把握一個原則:多稱讚、鼓勵,而少批評。但會議結束之後,他會找來雜誌的編輯人員,私底下告訴他們編輯上的缺點。
因此,雖然雜誌有先後名次,但每個人都保住了麵子。也正是因為他顧慮到別人的麵子,因此承辦該項業務的人員和各雜誌的編輯人員,大家都很尊敬他、喜歡他,當然也就每年找他當評審了!
給人麵子並不難,讚揚和批評有一定的分寸和場合,既堅持原則性,也要講究靈活性,既堅持真理,也不能得理不饒人,給了別人麵子,這樣自己也才能夠有麵子。如何給別人麵子,這就需要你了解別人最在乎什麼,並且把他最在乎的東西提供給他,這會使他產生一種極大的滿足感。同時,他也會感到自己臉上極有光彩。一個人在一段時期內,對於一個東西可能很在乎,這時,隻要你提供給他這件東西,他會對你無比地感激與賞識。並且這種效果要遠遠比你提供給他許多別的東西要好。
中華民國建立之後不久,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當上了中華民國大總統。但是他意猶未足,在其洋顧問朱爾典的慫恿下做起了當皇帝的美夢。滿腦子封建迷信思想的袁世凱,整日為自己是不是“真龍天子”而心煩意亂,坐臥不寧。
一天中午,天氣異常悶熱,袁世凱迷迷糊糊進入夢鄉,朦朦朧朧中感到有些口渴,於是便喊了聲“倒茶來”!侍女聽見他說要茶趕緊將茶端來,不料袁世凱翻了個身又呼呼大睡起來,侍女不敢叫醒他喝茶,轉身退下;可不知怎麼將茶杯摔碎在地上,這隻茶杯是袁世凱的心愛之物,平時常常把玩在手。侍女知道這次闖了大禍,心中非常害怕,慌慌張張地跑去找她在府裏的情夫。她的情夫外號叫小謀士,這個人非常了解袁世凱的稱帝心理,經過一番思考後,他給侍女出了一個主意並保證萬無一失。
袁世凱一覺醒來後,得知心愛的寶杯被摔碎了,不禁大怒,叫人傳侍女來見。侍女雖然得了小謀士的妙計,但心裏沒有把握,仍不免害怕,她戰戰兢兢地跪在地上說:“奴婢聞聽大總統要茶,忙將茶送上,誰知進屋一看著實把奴婢嚇了一跳,隻見大床上臥著一條大龍,故而失手打壞了寶杯。奴婢該死,奴婢罪該萬死,希望得到大總統的處罰。”
袁世凱聽了這番話後,本來一肚子的怨氣頓時煙消雲散,並且喜悅之情油然而生,他滿臉堆笑,揮揮手讓侍女退下,沒有給她任何處罰。
侍女之所以能夠打壞了袁世凱的寶杯而不受罰,就是因為她聽從了小謀士的計策,抓住了袁世凱妄圖稱帝的野心,進而投其所好,使自己擺脫了困境,沒有受到袁世凱的處罰。
給人最需要的麵子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對方的心理滿足感是其他所不能比擬的。
曾經在一個年邁富人家做過鍾點工的拉夫拉告訴了我這樣一個故事:我和其他鍾點工有所不同,每天除了打掃衛生,花半個鍾頭“陪讀”也是我的工作內容之一。一次我把花瓶與筆筒的位置弄反了,主人大發雷霆,罵我是笨蛋……
我忍著近十分鍾的惡罵,之所以忍著,是因為我同情他,他除了罵人的舌頭外,已經別無利器了。等到他要我讀一段故事給他聽時,我想起了一個朋友講的一則來自南洋的見聞——所羅門島上的一些土著,如果樹木長得過大,連斧頭都砍不了時,他們就會對著樹木集體叫喊,直到樹木倒下為止……
喊叫扼殺了樹的精靈,刀棍、石頭會打斷我們的骨頭,尖酸、刻薄、粗魯的言語,會刺傷我們的心。年邁富有但性格孤僻的老人,聽完我講的故事,不說話了,沉默了良久。當我把咖啡送到他麵前,準備為他加糖的時候,他第一次慈祥地抬起頭來,說:“不,你已經為我加了糖了。”
麵對老人不近人情的斥罵,拉夫拉沒有選擇反駁,而是通過一個含蓄的故事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化解了尷尬的場麵。拉夫拉給了老人偌大的麵子,其實是給了老人無比的尊重。缺衣少食的年代已經過去,但是尊重,永遠都不嫌少。牢牢記住卡內基的溝通三原則之一:給人麵子。
20.禮遇“難中人”會事半功倍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盲人雖然看不見路,但他的燈籠卻給別人帶來了光亮,使別人能夠遠遠的看見他,從而使自己免受傷害。正如一句印度諺語所說:“幫助你的兄弟劃船過河吧!瞧,你自己不也過河了嗎?”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關愛,我們生活上也少不了關愛,別人給予我們關愛,那我們更應該去關心與愛護他人。被人關心是一種美好的享受,關心他人是一種高尚美好的品德。
曾經有一名商人在一團漆黑的路上小心翼翼地走著,心裏懊悔自己出門時為什麼不帶上照明工具,忽然前麵出現了一點光亮並漸漸地照亮了附近的路,商人走起路來也順暢了一些,待到他走近燈光時,才發現那個提燈籠走路的人竟然是一位盲人,商人十分奇怪地問那位官人說:“你本人雙目失明,燈籠對你一點用處都沒有,你為什麼要打燈籠呢?不怕浪費燈油嗎?”盲人聽了他的問話後,慢條斯理地回答道:“我的燈籠並不是給別人照路,而是因為在黑暗中行走,別人往往看不見我,我便很容易撞倒,而我提著燈籠走路,燈光雖不能幫我看清前麵的路,卻能讓別人看見我,這樣,我就不會被別人撞倒了。”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盲人雖然看不見路,但他的燈籠卻給別人帶來了光亮,使別人能夠遠遠地看見他,讓自己免受傷害,正如一句印度諺語所說:“幫助你的兄弟劃船過河吧!瞧,你自己不也過河了嗎?”
一代豪商胡雪岩出生在安徽,他自幼家境貧寒,從小就在錢莊當學徒。他的發跡故事對我們非常有啟發:
一天,胡雪岩遇見貧困潦倒的窮書生王有齡。胡雪岩見他很有才華,也很有抱負,隻是缺少進京的盤纏。於是雖然和他並不相熟,但也二話沒說,立即私下借用了錢莊的500兩銀子送給了王有齡。
這樣一來,胡雪岩就因此失業了,王有齡千恩萬謝地拿了錢上京城,找到了故交,當上了浙江糧台總辦。做了官後的王有齡感其恩德,視其為生死之交。還把以前借的銀子加上利息奉還,支持他自辦錢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