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音吐字的要領是:
①字頭(聲母或聲母加韻頭)的發音是“出字”,要富有彈性地“叼”住字頭,發音重而短促。
②字腹(指韻腹)的發音是“立字”,可稍作誇張,將發音時值適當拉開一點,在這一時值中字音經過共鳴處理,聲音就會飽滿響亮一些,出現“腔圓”的效果。
③字尾(指韻尾)的發音是“歸音”。“歸音”要“歸”到位,要幹淨利落。字尾收得好,“字正”就有了保證。
2正確使用語音“活化”修辭
所謂“活化”是指語流中語音活潑靈動的變化。它不僅指普通話的語流音變,更多的是表現在音色、音量、音高、音長的損益。其中,音節的“活化”是指韻尾和聲調的變化;語調的“活化”是指語勢輕重、語調高低、意群間歇、語速緩急等方麵的變化。
在節目主持人的言語表達中,最能收到積極修辭效果的就是語音形態的“活化”。作為其最常用的口語修辭手段,語音形態的“活化”特別體現在語調、重音、停頓和節奏的表達上,它傳達豐富的情感信息。
(1)將重音“活化”
“活化”的重音是表達者目的意識的外化形式。它與靜態條件下複現文字材料的朗讀重音既有聯係又略有區別。它既是語意表達的需要,也是現場語境調控的手段。
口語修辭中的重音主要是:
①包涵詞重音與句重音的結構重音。詞重音指詞彙表達的輕重格式;句重音是一句話中必須突出的詞或詞組。但,詞重音和句重音在主持人的口語中是“活”的,不是固定不變的,主持人要結合具體的節目語境,把對它的即時調節與接受者的接受理解程度、狀態結合起來。
②情緒重音是體現在實際的語境中的。人的思想感情是不斷波動的,而表達這種思想內容和感情時,自然需要語言表現形式多樣化,有時需要強化語勢,有時需要弱化語音,這樣的處理,與語言材料本身所包含的感情信息既有聯係又有區別,它們是既為體現言語自身的感情色彩也為表達者在表達時為強化語用效果而設置的重音。
③為了使信息點突出而增設的重音叫信息重音。它在動態語境中是為傳遞信息服務的。強調重音側重於句段表達目的角度的分析。它遵循形式邏輯的同一性原則,在每段話或每個話輪的表達中,重音都應落在所強調的信息點上。
雖說是重音,但太“重”也是不合適的。“重”是有區別、有層次的,它與中平音和輕音並列存在,說的時候,有時輕中顯重,有時低中顯強,有時虛中轉實,有時重音輕說。
不過,實際的節目中,習慣性、隨意性的重音不時地從主持人口中冒出,有時他們的表達幾乎沒有重音,語旨非常含糊,人們雖然感受到急速的語流,但卻不知所以,自然也就不會在心理層麵上產生共鳴。
(2)將節奏“活化”
所謂將節奏活化,即語勢起伏而形成的語流運動態勢。節奏是一種很抽象的語言現象,它受表達內容、表達語境和表達目的的製約,比如,淺顯快於艱深、描述快於闡述、議論快於抒情、激烈快於輕鬆、歡愉快於憂傷、活潑快於持重。夏中華先生對節奏的類型從語勢、語調和語速三個角度進行粗略的劃分與描述,精辟而獨到。
①從語勢角度上說,可分為強式與弱式兩種。強式節奏以高亢激昂、令人振奮為特征,適合典禮儀式或政論性節目;弱式節奏以平和文雅為特征,適合於教育類、生活服務類節目。
②從語調角度上說,可分為揚式和抑式兩種。揚式節奏一般以語調上揚、聲音高昂為特征,常用於晚會類或某些現場報道;抑式節奏以語調下抑、聲音低沉為特征,完全用這種節奏主持節目是不可能的,有時隻偶爾用於哀婉內容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