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語音美
主持人說話的聲音有時會有樂音化趨向,這便是一種美。語言學裏描寫音素是按語言的物理屬性和生理屬性分解出來的最小語音單位,語音美是語言外殼審美屬性的體現。作為修辭手段,主持人應當利用語音的這個自然屬性。事實上,每個人都可以具有語音美,當一個人的語氣成為自己心靈的感情與自身生命氣息的代言人時,語言將成為另一種形式的“心靈之聲”,再現內心真實的自己,這時不必刻意追求,語言自然而然具有生命的感染力,富於生活的韻律,表現語音美也就更不在話下了。
三、主持人的語音修辭
口語是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感情信息的載體,這些感情信息比較多的體現於語音上。口語交際的過程包含著感情信息的編碼、傳遞和接受、譯碼,語音修辭就是傳達感情信息的編碼技巧,它的內容是很豐富、很微妙的。
語音也是話語意義的載體,在口語中它是第一位的。離開了語音就無所謂口語;忽略了語音修辭,就無所謂口語修辭。
口語語音由音高、音強、音長和音質四個要素構成。它們使口語“聲情並茂”,具有重要的修辭功能。
1語音響度與清晰度修辭
(1)響度修辭功能
節目主持人處於信息傳播者的位置,其語言自然要求具有一定的音高,這不同於平時說話,不能弱化或虛化一句話的後半部分,而要字字如珠落玉盤,叮叮有聲。
語音響度修辭“以適應題旨情境為第一要義”,它的功能是通過語音調節顯示出來的。具體地說:
①言而不尖,暗而不澀。過亮的聲音不宜用來說話,那是“歌嗓”。語音太亮,內在的感情負載就減少,顯得單薄,情味不濃,應該放鬆發音部位,使語音偏暗一些,這樣的語音有助於溝通和交流。
②平而不俗,變而不花。古人說“文如看山不喜平”,說話的語音也忌“平”。響度的富有變化可以顯示言語的層次感,也是情意表達的一種方式,在有些節目中也是現場調控的一種手段。
③低而不虛,沉而不濁。要注意運用自己的耳感“控嗓”。所謂“情濃何必求聲高”,意思是音量放低了反而會讓人感到親切,這就是言語交際中的“低音量效應”(或曰“悄悄話效應”)——當然低要低得合理合度,做到低而不虛、沉而不濁,有一定的內在力度。
(2)清晰度修辭功能
常言道:“語清意自明”,口語表達的清晰度對於主持人來說更是分外重要。
口語清晰度包括音位清晰度和音節清晰度。口語表達的清晰度與發聲方法、歸音吐字技巧的運用密切相關。
主持人口語的發聲要講究共鳴。雖然平時說話也有共鳴,但那是無意識的,主持人要運用共鳴是使口語表達有一定的響度、亮度和色彩。共鳴的要領是口張、頸鬆、鼻通。
①頸部鬆一點(頭部端正),咽腔聲道就通暢而有共鳴了。
②說話時鼻子不通暢是由於習慣性地弓升軟齶,阻擋了喉腔與鼻腔的通道。糾正的方法除了把口張大一點外,還特別要留意包含m、n、ng音節的字,發這些字音時軟齶下垂、舌根放鬆,讓氣流從鼻腔內流出。
③口張大一點,口腔內空間就大了,發聲部位後移,就可以獲得比較響亮圓潤的共鳴效果;口張不開,聲音擁擠在前鼻音區,聲音就顯得沉悶,語音就不會清晰。
節目主持人的表達方式雖然與新聞節目主持人不同,但歸音吐字的總體要求是一致的,因為正確的歸音吐字是保證口語表達清晰度的重要途徑。節目主持人應當掌握這方麵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