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禪宗譜的啟示(2 / 2)

寧波市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是寧波七塔寺。此寺建於公元858年(唐大中十二年),距今1140多年,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建寺前浮圖七座,故稱“七塔寺”。

這座南禪臨濟宗的寧波七塔報恩寺,是“追遠”祖至印度的“七佛”的最早紀念。印度的二十八祖在中國轉為初祖,再傳給南禪六祖惠能,再從六祖往下分支,宗譜十分清楚明白。

讀民國《七塔寺誌》發現有永嘉趙柏底(百辛)寫的《與廖士采泉同遊七塔寺訪溥常老人率贈》,詩雲:“水有源頭蓮有根,砂盆無底養兒孫。分來滴滴曹溪乳,始信僧家解報恩。”(小字注釋:師方創宗譜,寺內設報恩佛學院即師所主持)。這充分證明,“七塔寺”是曹溪一脈相承臨濟正宗。溥常法師創立宗譜並主持報恩佛學院。他在《報恩堂宗譜序言》中說:

溯吾教主釋迦牟尼佛,應機示現,誕生西域。……迦葉尊者領悟心中。傳持正法眼藏,為西天第一祖。直至二十八代菩提達摩大師,航海而來,宏揚教外別傳之旨,不立語言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以為東土第一祖。名曰宗門,傳至六世,而有曹溪太鑒惠能禪師,其法特盛,分為兩支。……傳至三十九世,我先師慈運慧老人為本寺中興,光緒間進北京請藏經,賜寺額,名報恩禪寺。自此報恩堂上傳宏宇?四十八支法嗣,各各宏化以方,分燈續焰,綿綿不已。而報恩祖庭留名登記,為不可少之事,因立報恩堂宗譜。

在這卷中,記載七塔寺從光緒十六年的本來法師到民國二十一年的指南法師之間的曆任住持,宗派源流很詳盡。禪門宗譜與世俗族譜、家譜實際上是相同的。雖然不是世俗宗親的血緣肉體的關係觀念,但形成上是一樣的,是宗教的宗族家庭精神法脈關係與觀念。譬如《祭慈運先師文》曰:“凡弟子輩入吾師之宣者,能不酌水思源,報功頌德於萬一耶?”釋子除了出家、修行、成道,無非報其父母恩外,多了一層報“師恩,這是佛教內和諧的保證。

惠能吸收儒家報恩思想還表現在於他遵循儒道和世俗所崇尚的觀念:“落葉歸根”。他把家鄉的故居捐出來建成報恩寺,建造供奉涅架之塔,以生命最終結果,直接回報父母鄉親。

讓我們再讀《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的《付囑第十》吧,是這樣記載的:

師於太極元年任子。延和七月(是年五月延和,八月玄宗即位,方改元天年。次年遂改開元。他本作先天者非)命門人往韶州國恩寺建塔,仍勸促工。次年夏末落成。

大師七月八日,忽謂門人曰:“吾欲歸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眾哀留甚堅。師曰:“諸佛出現,猶示涅槃,有來必去,理亦常然此形骸,歸必有所。”眾曰:“師從此去,早晚可回。師曰:葉落歸根,來時無口。”

惠能坐化後,不是同印度佛祖那樣火化遺體,而是保留了真身。如師父五祖宏忍,承接中國儒家一貫提倡的保留全形遺體的傳統習俗。惠能的後事安排,被儒家為主導的皇帝、朝廷和地方官的認可,常常給以表彰。

無疑,六祖惠能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成功地同時從世俗和佛教兩方麵回報了自己的父母深恩,也回報了祖先恩、鄉親恩、國君恩等等的典範。佛教中人的祖父和父母的塋墳獲皇帝賜額,應以六祖為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