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禪宗譜的啟示(1 / 2)

我細讀南禪宗譜,眼睛忽地一亮:這難道不是六祖惠能開創的南禪宗教的一宗獨大嗎?從南禪宗譜,我看到了惠能其實是在引導佛教走上儒家化、大眾化之路。

南禪產生崛起於印度本土教的衰落、中國仿印度佛教的衰落,中國儒道的複興和強盛給仿印度佛教以沉重持久的打擊。在這樣的背景下,南禪革命便興起了。

惠能的功德很重要的是在佛教的集成中維護並發揚了儒家孝子忠臣之道。

是主張孝子忠臣之道呢,抑或主張無父子無君臣呢?這是印度複交教義與中國儒道矛盾的焦點。在此矛盾焦點麵前,惠能開創了南禪,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化解了這一重要矛盾。佛教的中國化由此而又了較深的思想基礎。惠能在《壇經疑問品》就有十分明確的“無相頌”啟示:“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出紅蓮。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顯然,惠能旨在化解印度佛教教義中無父子無君臣與中國儒家子孝臣忠的矛盾。這樣的南禪便為中國老百姓所接受。惠能進一步引導說:“總須依偈修行,見取自性,直成佛道。”中國儒家的恩、義、讓、忍的倫理道德,便是惠能所提倡的南禪的要義。惠能還是行者居士的時候,就如此頓悟成佛。這樣的佛教,儒家是接受的,世俗觀念亦認同。

是的,惠能的功德首先在於吸收了儒家慎終追遠的傳統。他按照中國的世俗祖先子孫宗法製度建立南禪宗的乘傳係統。

值得注意的是惠能在《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的《付囑第十》這樣記載:

問曰:未知從上佛祖應現以來,傳授幾代,願垂開示。師雲:古佛應世,已無數量,不可計也,今以七佛為始。過去莊嚴劫:毘婆屍佛、屍棄佛、毗舍浮佛。今賢劫: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文佛。是為七佛。以上七佛,今以釋迦文佛首傳摩訶迦葉尊者、第二阿難尊者、第三那和修尊者、第四優婆毱多尊者、第五提多伽尊者、第六彌遮迦尊者、第七婆須蜜多尊者、第八佛馱難提尊者、第九伏馱蜜多尊者、第十脅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馬鳴大士、十三迦毗摩羅尊者、十四龍樹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八迦耶佘多尊者、十九鳩摩羅多尊者、二十闍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盤頭尊者、二十二摩拿羅尊者、二十三鶴勒那尊者、二十四師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羅尊者、二十八菩提達摩尊者(此士是為初祖)、二十九慧可大師、三十僧璨大師、三十一道信大師、三十二宏忍大師。惠能是為三十三祖。從上諸祖,各有稟承。汝等向後,遞代流傳,毋令乖誤。

惠能的最後“付囑”,成為早期禪宗各派寺院所遵循的規例:隻建立祖堂(或祖師殿)而不建以往印度化的中國傳統佛殿:大雄寶殿。祖堂(或祖師殿)都先列此七佛三十三祖為各宗派的共同祖師牌位。然後再列本寺廟所屬的支派祖師牌位,其形式與世俗的宗族祠堂的祖先神主牌相同。在澳門的普濟禪院和蓮峰禪院有這種風格的建築。

曆代禪宗僧人所編撰的傳燈錄等,也是以這種方式排列其祖先子孫血脈源流圖譜。這個形式同世俗宗族圖譜相同。

南禪參照世俗祖先子孫血脈源流圖譜所確立的圖譜在不斷地確立和發展著。這是惠能所創立的新禪宗佛國的確立和不斷發展的真實記錄,也是維係這個禪宗佛國繼續生存發展,堅持報恩、孝敬父母的重要根支係統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