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備人才匱乏,後果堪憂(1 / 1)

體育報在1987年搞過一個征文比賽,當時我寫過一篇文章,被評為一等獎,我的觀點是中國體育麵臨一場重大的改革。直到如今,我仍然這樣認為。原來我們是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將來會發展成為三塊,一是奧林匹克運動,二是職業體育,三是群眾體育。奧林匹克運動的功能是弘揚國威,宣傳愛國主義精神,凝聚民心。競技體育是娛樂群眾,還有商業的贏輸。群眾體育是健身。從管理角度來講,奧林匹克運動是更快、更高、更強,不可能有過多人參與,必須依靠國家政策支持。職業體育是走市場,交給商人、企業來承辦。大眾體育是自發的,交給群眾團體來管理。職業體育和全運會不能互相替代,如果我們國家想在奧運會上有所作為,就不能取消全運會。不能因為職業體育發展得很好,就全部去搞職業體育。或者把職業體育納入奧運會管理體製,也是不可行的。

全運會是奧運會的基礎。奧運會的驅動力是國家威信,全運會的驅動力是地方政府的政績。這些年全運會出現的問題,主要原因是利益集中導致的驅動力太強,對政績和權力的追求太強烈,以至於引發老百姓不滿。中央對於全運會提出“更節儉、更文明”的舉辦要求,估計做到有一定難度,因為互聯網技術發展迅猛,導致現在輿論自由,很多問題會被曝光,必須先下手解決。這樣不會有太多反麵的聲音,全運會的聲譽不會受太大影響。

在這裏,我主要想探討的是現在所有項目普遍存在後備人才匱乏的嚴重問題。三大球沒有後備人才,其他項目也沒有。拿北京國安來說,1996年國安為培養後備力量,建了很大的一塊培訓基地,但後備人才的選拔過程遇到種種困難,從北京一路尋找,先後去過山東、河南、湖北、雲南,越來越難以尋找到好的後備人才。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麵?是因為我們對體育目標的認識存在錯位,或者說是異化了。中國體育人才斷層的曆史原因,就是片麵地抓提高,抓尖子,不抓普及。中國體育沒有去人抓普及,抓基礎體育建設,一上來就是培養未來的球星,拔苗助長,卻沒有人種地。越來越多的小學沒人踢球,對體育不感興趣。

鑒於如此嚴峻的形勢,我們最近在北京市海澱區搞了一個試點,選出18所學校,讓孩子們天天踢球,參與體育活動。過去搞體育活動,常遇到很多阻力,家長、學校都不支持。我們深入學校搞了一個調研,出乎意料的是從家長到老師和學校都非常支持,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這樣做的真正目的就是為了孩子的健康、快樂。另外一個目的,很多學校的校長已經意識到,中國孩子的體質下降太厲害,而且現在的孩子男不男、女不女的問題很嚴重,如果不重視,後果不堪設想,必須及時得到改變。國外有些學校規定,學生下午必須參加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而我們體育界對此認識不足,加上現在的孩子沉迷網絡,導致體質嚴重下降,這主要是因為沒有更好的遊戲替代。孩子的社會體驗,包括心理素質,很多是通過遊戲完成的,但是我們沒有給孩子提供這種遊戲,而體育正是老少皆宜、健康的高級遊戲。

此外,我們對體育功能的認識必須有徹底的轉變,必須回到讓更多的人參與體育活動,從而達到健康、快樂這一基點上來。這樣才能有更多的孩子參與體育運動,在廣泛參與之中才能發現好的苗子,才能在全社會範圍內提高與普及體育運動,從而讓體育有長足的發展。這個群眾基礎是有的。這次調研活動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我們先入為主地認為會得不到各方麵的支持,其實不然。這方麵,體育界做得很不夠,在小學推廣足球活動要靠學校和教師的支持,可我們每年4000萬元的校園足球活動資金卻無法到達學校和老師手中。讓基層老師積極推廣足球運動,做體育普及工作,卻不能給與相應的報酬,讓人無法理解。目前沒有相應的政策支持和保證基層體育推廣工作的順利進行,體育界遲遲沒有突破這一認識局限。

北京市教委已開始在做這方麵的努力,探索嚐試以提高保險額度的形式來支持,但遇到政策瓶頸。體育界沒采取行動去配合基層做好體育普及推廣工作,其實,基層體育的普及推廣工作既是很好的政績體現,也是很好的市場。目前看來,體育政策的把握者們意識不到問題的嚴重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推廣、普及基層體育運動,為國家儲備體育人才,是中國體育麵臨的最主要問題,再不抓後果堪憂,應該引起相關方麵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