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重整心情,寧靜致遠:疲憊時要靜得下心(3)(2 / 3)

關於這一點,“康師傅”之父魏應行的成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

1988年,灣頂新集團的魏應行滿懷熱情、信心百倍地來大陸創業,先後推出“清香食用油”、“康萊蛋酥卷”和另外一種蓖麻油產品,並大張旗鼓地做電視廣告,但由於當時大多數人的消費水平尚在溫飽階段,所以這些高級產品不叫座,陷入滯銷。

到1991年,魏應行帶來的1.5億元新台幣血本無歸,當初那個躊躇滿誌的年輕人此時也變得迷茫了,心灰意冷。當時他經常在外出差,在途中他經常思考著一個問題:下一步該怎麼走?每逢出差,魏應行就將從台灣帶來的方便麵帶在身上,途中到用餐的時間就泡碗方便麵充饑。

漸漸地,魏應行發現一同搭車的人們對他的方便麵常常十分好奇,經常有人圍觀甚至詢問何處可以買到這種方便麵。因為那時候在中國內地,方便麵都是煮來吃的,不能泡著吃,而且還要放些配菜才可口,而魏應行這碗熱氣騰騰、香味撲鼻的方便麵,既有盛麵的碗又有吃麵的工具,非常方便。

為什麼不在這種方便麵上挖掘商機呢?這個想法讓幾經失利而山窮水盡的魏應行異常興奮。發現了翻身的機會後,魏應行冷靜地分析了內地的方便麵銷售市場:內地生產的方便麵很便宜,但是質量很差,多為散裝;國外進口的方便麵質量好,但是五六塊錢一碗,相對於當時大多數人的消費水平來說太貴了。麵對這樣的市場情況,魏應行吸取了以前方向錯誤的教訓,意識到要做適合內地居民消費水平的產品才會有市場,於是決定生產一種物美價廉的方便麵,把售價定在1.98元人民幣。

魏應行重新振作,毅然投身於方便麵這個新領域。方便麵生產線投產後,魏應行又開始考慮方便麵的營銷問題。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給方便麵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康師傅”。之所以取這個名字,一是“康”字有健康的意思,取這個名字比較向上、向陽;二是“師傅”是中國北方一個很普遍的尊稱,親切又能給人好印象。

1992年8月21日,“康師傅”第一碗紅燒牛肉麵誕生,1.98元一包的超值價格,適合國人的口味,加上胖廚師的親切形象,使得“康師傅”幾乎一問世便被大陸人接受和喜愛,並掀起一陣搶購狂潮,成為了方便麵的品牌代名詞。

魏應行開發“清香食用油”、“康萊蛋酥卷”等產品時不可謂不努力,但是卻超出了當時內陸大多數消費者的消費水平,犯了方向性的錯誤,所以都不叫座,陷入滯銷。靜心思考一番後,他開始致力於物美價廉的方便麵,方向對了,“康師傅”品牌的成功也就自在情理之中。

不管到什麼時候,方向比速度更重要。隻有方向正確了,才能避免走彎路,才能做正確的事,才能避免苦苦追求、滿臉疲憊的瞎忙,即使走得慢也能做出成效,才會更有信心走好後麵的路,最終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

7.擺脫心理疲憊,重新激情

每個人都具有火熱的激情,它是人自身潛在的財富,等待著被開發利用

大多數人每天都在重複著千篇一律的工作,如此單調而機械的生活,你是否經常會有疲憊的感覺呢?是否感覺工作的時候經常打不起精神呢?工作業績也隨之日漸下降?如此,又怎會有信心走好以後的路呢?!

劉凱今年35歲,還在一家電器公司做小職員。憑他的學曆、資曆、經驗,完全可以勝任公司管理層的職務。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他從來沒有在一個公司工作超過兩年,一直在不停地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