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首《知足常樂》的歌謠,頗覺玩味。其中幾句歌詞曰:“想想疾病苦,無病既是福;想想饑寒苦,溫飽既是福;想想生活苦,達觀既是福;想想亂世苦,平安既是福;想想牢獄苦,安分既是福……”
找回自己那顆寧靜的心,學會知足,對事坦然麵對,欣然接受,如此對於風雨兼程的我們來說,便有一個寧靜溫馨、妙趣融融的避風港口,這種人生境界是整日泡在榮華富貴之中,而又永遠沒有滿足感的人所無法想象的。
6.心無雜念、止如水
心中無欲,事事容得下,放得下,又豈會有貪婪之念
白雪公主的故事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誘惑就像惡毒王後手裏的蘋果,美麗卻有毒。麵對這樣的誘惑,我們稍不慎重,就有可能像白雪公主那樣走進別人設計的“圈套”,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五彩繽紛的誘惑中,我們要想對誘惑多一份抵抗力,超越紅塵之事的幹擾和影響,朝著正確的目標前進,就要屏神靜氣,站穩立場,摒棄過分的物質追求和物質享受,心無求無欲望,守住自己的內心。
“無欲自然心似水”,“無求勝於三公上”,這是古人總結出的人生哲理,旨在告誡我們要舍棄滿腦子的功利與浮躁,不為外物所羈絆,不為浮雲遮雙眼,從而獲得一種超然物外的自在與寧靜。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是林則徐的至理名言,他正是因為擯棄了私欲,沒有任何的私心,才無所畏懼,一身正氣,剛直不阿,成為了曆史上著名的清官、英雄人物。
林則徐正氣凜然,執法嚴明,對腐敗深惡痛絕,他屢次論斥權幸大臣,嚴厲打擊邪惡勢力,皇親國戚、佞臣奸黨無不懼怕。林則徐每到一任,貪官汙吏心驚膽寒,土豪惡霸威勢頓挫,窮苦百姓歡欣鼓舞。
公元1838年,林則徐抗英禁煙。外國煙販和勾結他們的洋行商人,起初並沒有把林則徐的到來放在心上。他們知道,清朝官員都愛錢,隻要花些銀子,沒有過不了的關,可這一回他們的如意算盤打空了。“本大臣不要錢,隻要你的腦袋!”,林則徐大舉沒收鴉片,並親自監督鴉片的銷毀。
林則徐的“剛”,源於“無欲”。他克己奉公,兩袖清風。為官幾十年,他一日三餐隻吃“落斛粥”(次米熬成的粥),一切唯溫飽能居而已;外任時不吃沿途州府官吏為其安排的飲食,認為當官必須堅決杜絕私欲。林則徐對個人、對生活從無他求,因此不畏權貴,了無牽掛,不怕丟官,不怕殺頭。
無欲,是要求人們不貪得,不妄求,但不是人生的不思進取和漫不經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頭喪氣,更不是一籌莫展和難掩煩悶的消極態度和庸人哲學,而是克製私欲,淡泊守誌,剛鋒永在,清節長存。
無欲則剛,是超脫塵網的“靈藥”。麵對錯綜複雜的大千世界,麵對來自各方的種種誘惑,我們可將這一警語作為立身行事的指南。無欲才能寬心,事事容得下,放得下,身心自然清澈了,又豈有貪婪之念?!
有一位詩人為了追求心靈的滿足,不斷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他的一生都是在路上,在各種交通工具和旅館中度過的。當然這也並不是說他沒有能力為自己買一座房子,這隻是他選擇的生活方式。
後來,由於詩人在文學藝術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有關部門給他免費提供了一所住宅,並決定聘用他為文化部的幹部——但是,詩人拒絕了,他說:“如果我接受那些外在的房子、物質等,不僅要為之耗費精力,還很有可能受到誘惑,雜念和煩惱自然也就會束縛我的內心,同時也束縛了我的生活。”
就這樣,這位獨行的詩人,在旅館和路途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詩人死後,朋友在為其整理遺物時發現,他一生的物質財富就是一個簡單的行囊,行囊裏是供寫作用的紙筆和簡單的衣物,以及十卷極為優美的詩歌和隨筆作品。
這位詩人正是放下了過多的欲望,排除了外物的各種誘惑,內心一直處於十分平靜的狀態,雜念和煩惱無安身之地,最終豐富了精神生活,將事業進展得更為順利,為文學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守住自己的內心,“無欲則剛”將使我們能在障眼的迷霧中辨明方向,朝著正確的方向勇往直前,克敵製勝;將使我們如同蒼鬆翠柏,不怕烏雲翻卷,不怕雨暴風狂,挺立世間,永不摧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