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婪,猶如一張無形的網,欲望愈大,張力愈強,你會被無情的吞噬掉,終將一無所得。人生短暫,精力有限,該放手的,就不要緊握手中;想要真正的擁有,就要懂得取舍,不要等到失去了才開始挽留。靜下心來,不要讓貪欲控製了你的心智。無欲無求,你將得到心靈的釋放與自由,也會收獲一片碧海藍天。
1.別讓財富駕馭了你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適可而止,張弛有度
“有錢能使鬼推磨、錢是殺人無血刀。”人們常把金錢稱作萬惡之源,其實可怕的不是金錢而是貪欲。
一個人如果對金錢過於貪心,對金錢抱占有態度,視金如命,那麼他很容易也就金錢占有,淪為金錢的奴隸,一生都要為金錢所左右。正如哲學家所說的那樣:“他並沒有得到財富,而是財富得到了他。”
從前,有—對老夫妻,他們很窮,有時還經常挨餓。一天,丈夫對老伴說:“咱們給上帝寫一封求助信吧,看上帝是不是會來注意到咱們這兩個孤苦無依的老人,好幫助咱們改善一下現狀。”
“真的有上帝嗎?我們怎麼把信寄出去呢?”老伴疑惑地問。丈夫回答,“如果真有上帝的話,我們的信不論用什麼方法寄出去,他都一定能收到。”於是,他們寫了一封信,並在信封上署了上帝的名字,然後把信扔出門外,信被風吹走了。
碰巧,一個善良的人撿到了這封信,他好奇地將打開信,然後被信中老夫婦的真誠和境遇感動了,他決定幫助他們,於是他自稱是上帝的使者,將自己身上僅有98美元送給了那對老夫婦。
老夫婦收下了這98美元,但是待善良的人走後,丈夫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坐立不安:“這個使者不誠實,很可能上帝讓他給我們送100美元,那個騙子卻拿走了2美元當自己的傭金。上帝真是不敬業,他應該直接拿著100美元來我們家的……”
就像故事中的男人,善良的人慷慨地幫助了他,但是他卻想要更多的錢,對金錢的欲望啃噬了他的內心,貪婪之心使他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這多像是一隻被掌控的木偶,漸漸地被牽引著背離了生活的意義。
生活在現代商業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追求財富的權利。不過,在追求金錢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能夠靜下心來,控製好對金錢的欲望,恪守“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古訓,做到適可而止,張弛有度。
回首生活,我們也許會有這樣的困惑:擁有的金錢不是越多越好嗎?有了更多的錢,我們就能買到更多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好住的,這能提高生活的質量,到時候我們過得快樂幸福,怎麼會變成金錢的奴隸呢?
殊不知,快樂幸福與一個人所擁有的物質財富的數量可能成正比,但又不一定成正比,它們之間並不能劃上等號。過去不會,現在不會,將來同樣也不會。因為快樂幸福和心態有關,是一種主觀的感受。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種下了名利財富的因,就必然得到貪婪的果。快樂幸福來自於內心,內心被金錢的欲望所汙染,所吞噬,始終是不滿足的、空慮的,何談真正快樂幸福的感受?!
一個真正懂生活的人他會明白,活著不是為了賺錢,生活中還有很多有意義的東西。他們不會一味地貪戀金錢,而是用心地體會生活中真正的快樂和幸福。他們追逐財富,也駕馭財富,永遠不會是金錢的奴隸。
在這一點上,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做得非常好。
比爾·蓋茨經常告訴那些向他求經的朋友:“如果你認為擁有享用不盡的金錢,便可享受到常人無法享受到的快樂,那你就錯了。其實,每當一個人擁有的金錢超過一定數量時,它就隻是一種數字化的財產標誌而已,簡直毫無意義。”
“我隻是這筆財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適的方式來使用它。”這是比爾·蓋茨對金錢最真實的看法。他很少關心自己賬戶上的金錢數目,也不在意自己股票的漲跌,他利用它們走投資,做慈善等,努力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
不要讓貪婪的欲望蒙蔽了雙眼,學著將金錢看淡一點吧!無論何時,在金錢麵前靜下心來,對金錢抱一種不占有的態度,把金錢看做是身外之物,做到隨時可以放棄,你就能做金錢的主人,從容地體會生活的酸甜苦辣,體會內心真正的幸福。
總之,生命中應該擁有的不僅僅是金錢,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追逐,比如親情、愛情和友情等,我們不要一味地追逐金錢,更不能為金錢所累。學著駕馭財富吧,讓你的生命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