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兵員素質上,雙方也不在一個量級上,蘇軍抽調了歐洲部分最精銳的駐軍,從南歐、外高加索與白俄羅斯抽調兩個坦克師、一個機械化炮兵師開赴諾門坎前線。此外,還有三個航空兵師和四個機械化防空炮團。而日本人的主力第23師團隻不過是一個才組建一年的新兵師,大部分士兵是一年兵或二年兵,老兵極少,隻經過短暫訓練就派到了滿洲。論單兵實力,當然比不上己方的老兵會打仗。
而且,史大嶺也注意到日軍為彌補技術兵器不足的缺陷,經常鼓動士兵做死亡衝鋒,渾身捆滿炸藥或舉著燃燒瓶的亡命之徒給己方T-26、T-28等汽油發動機坦克裝甲車造成大量損毀,這種東方式的“勇敢”也令史大嶺不能小瞧。
史大嶺沉思之餘委托共產聯盟執委會主席季米特洛夫,讓他摸摸**的底,看看毛ZD是什麼態度,最後得到的信息也是極為令人玩味,**方麵表態,不幹涉地方軍隊抗日的具體行動,但對能與SL合作,對SL方給予抗聯的幫助表示了感謝。
史大嶺思前想後,最終還是日俄百年積怨的思維占據了上風,在遠東,隻能有一個勝利者,那就是偉大的SL,RB這支土狗必須被打垮。
除了這個思維外,RB外交大臣鬆崗洋佑的一份提議也讓史大嶺生氣不已,協議上提到要求SL讓出薩哈林島北部,RB將補償SL一定費用及漁業捕撈權。如能同意,RB將與蘇簽署互不侵犯條約條約,永保和平。這是RB新內閣試探SL態度而放出的煙霧,史大嶺如何不知道?如果是別的也就罷了,偏偏狂妄的RB人提出要北薩哈林島(庫頁島,此時根據1905年日俄戰爭後簽署的《樸茨茅斯條約》,俄占北半部,日占南半部),這使他想起日俄戰爭中失去的領土南薩哈林島,怒火一下子就升騰起來。
38年打的張鼓峰戰鬥,39年打的諾門坎戰鬥,都是先由日本控製的“滿洲國”軍挑起戰端,日軍隨後肆無忌憚的進攻。RB人可以蠻不講理,那麼我也可以,不就是代理人戰爭嗎?主動一次又如何?順便探探RB政府的底線,也可以探探世界各國的態度,看看他們到底站在那邊。
史大嶺終於在伊萬諾夫的電文上批複了“同意”。
如果您覺得《鐵血驃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