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抗聯來說,將六千人集中起來打一次規模戰鬥,還是頭一次。在抗聯鼎盛階段,也沒有過,即使當時名義上有3萬9千人,但當時太分散,最大的一次也隻不過3千人,還是分批投入戰場。
選擇渡江的地點是佛山縣朝陽鎮南30公裏左右的一個名叫十裏河子的地方。選擇這裏渡江是經過大量情報分析後,由楊靖宇做出的。本地江麵平緩,江兩邊俱是山脈,連綿不絕,且荒無人煙森林茂密易於隱藏部隊,還有一點是“滿洲國”邊境守軍每三天才經過此地巡視一次,防備極為疏鬆。
這次戰鬥的意義大家也都在楊靖宇的反複講解下了然於胸,那就是振奮東北民眾的抗戰決心,印證一下配備了先進武器的抗聯能不能成建製的消滅日軍。
當然馬遷安還聽出了另外一層意思,就是順便打擊對方的經濟,充實自己的錢袋。這層意思楊靖宇沒有明說,馬遷安是從他口中時不時冒出的“充實軍需,戰時經濟”等詞彙中猜的,再加上從選定的打擊目標上來看,這層意思十拿九穩。看來,楊靖宇亦不願久居SL,一切後勤依靠SL,沒來由的矮上一截。
既然大家對於指揮這個規模的戰鬥都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如何隱蔽渡江,並在渡江後如何隱秘的達到指定位置就成了重點議題。每個人都是絞盡腦汁琢磨最穩妥的方案。但在馬遷安眼裏這又有點小題大做了,他清楚的記得就算是抗美援朝時渡過鴨綠江也沒這樣小心謹慎啊,當時美軍的技術偵察手段比現在的日軍高出幾個檔次,地上大量軍隊蜂擁而來,天上飛機不時飛躍我國境,無線電裝置配備到排,如此先進也沒有搞清楚誌願軍動向,隻有挨了揍之後才反應過來,當時誌願軍可是大搖大擺架起浮橋,擺起長龍進入朝鮮境內的。
目標-烏拉嘎金礦。這個目標還是幾個月前林B來遠東的時候,由林B提議攻擊的。抗聯在遠東安頓下來之後沒忘了它,幾個月來一直派偵查人員在外圍不斷探查,不斷的踩點,摸清了烏拉嘎金礦周邊一百餘公裏的日偽駐軍情況。
在距離金礦一百公裏範圍內,隻有日軍一個中隊,駐紮在礦山穀口負責看管鎮壓礦工,此外還有小林礦業株式會社的技術人員,武裝看守,及湯原縣警察署派駐金礦的一個警察中隊,全部敵人加起來大概400餘人。其實在前一年,此地還沒有如此多的日軍,隻不過去年趙尚誌曾率隊襲擊過此地,打死了30多個RB人,為避免同類事件再發生,佳木斯公署才對此加派了力量。
從今年3月份開始,烏拉嘎金礦的工人由於衛生條件極差,爆發了大麵積流行性傳染病,至八月流行病才控製住,大約病死礦工將近兩千人。為補充空額,“滿洲國”佳木斯公署以極低的價格從日本人控製的“華北自治政府”手中買來超過3千人的勞工及“特殊勞工”,以補充消耗。此時此地礦工大約5千餘人,人數比正常開工時的人數多了不少,多出的人數就是防備萬一再度爆發傳染病,勞工死亡過多後能夠及時補充,不至於無人幹活。RB人給這些人安了名稱叫做“儲備工人”,至於裏麵稍微負點小責的則稱呼為“儲備幹部”。當然多出來的這一千多人也不會讓他們閑著,在小林礦業的指揮下,這些人正在開發新的礦洞。
超過一百公裏範圍的地界,北邊則有關東軍駐遜克附近的一個邊境守備聯隊,西邊則是茫茫小興安嶺原始森林,渺無人煙,南邊則有湯原偽“自衛團”地方武裝及“滿洲國”第四軍管區第十九混成旅騎兵團500餘人,再南一點則是關東軍第四師團駐地佳木斯,擁有2萬餘兵力,但並不集中於佳木斯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