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技術支撐體係設計
循環經濟的技術支撐體係包括環境工程技術、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和清潔生產技術等。要重點開發或運用生態工業的關鍵連接技術,如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技術、水回用技術、工業廢物資源化技術、生物化工連接技術;能源的梯級利用技術;開發和運用煤矸石等大宗工業廢物的綜合利用、深加工等二次資源開發技術,建立生態工業技術研發基地,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
六、示範區建設的指標體係
示範區應按照下述四類指標體係進行規劃建設:
1.經濟發展指標:如經濟發展水平指標(GDP年平均增長率、人均GDP、萬元GDP綜合能耗、萬元GDP新鮮水消耗等);經濟發展潛力指標(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科技進步對GDP的貢獻率等)。
2.循環經濟特征指標:建設有若幹個具有示範意義的循環型企業、生態工業園區和資源循環型社區。主要有三類指標:
一是資源生產率,用來綜合表示產業和人民生活中有效利用資源情況[資源生產率=GDP/天然資源投入量(也稱直接物質投入量)]。二是循環利用率,表示投入到經濟社會的物質總量中循環利用量所占的比率,包括水資源重複利用率、原材料重複利用率、能源重複利用率、城市中水回用率、廢電器回收利用率、廢紙回收利用率、廢塑料回收利用率、廢金屬包裝物回收利用率、城市垃圾的分類回收率等。三是最終處理量,表示城市廢棄物和工業廢棄物最終處置量。三類指標中,前兩類應盡量高,後兩類應盡量低。
3.生態環境保護指標:如環境保護指標(環境質量、汙染物排放達標情況、汙染物處理處置等);環境績效指標(萬元GDP工業廢水產生量、萬元GDP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萬元GDP工業廢氣產生量、萬元GDP有毒有害廢物產生總量);生態建設指標(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人均公共綠地麵積、園區綠地覆蓋率等);生態環境改善潛力(環保投資占GDP的比重等)。
4.綠色管理指標:如政策法規製度指標(促進循環經濟建設的地方政策法規和文件的製定、促進循環經濟建設的地方政策法規和文件的實施等);管理與意識指標(開展清潔生產的企業所占比例、園區企業ISO 14001認證率、循環經濟知識培訓、循環經濟的社會認知率、信息係統建設等)。
七、示範區規劃文本的編製
以下給出示範區規劃文本的基本內容,具體規劃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有所側重、增刪和調整:
摘要
1.地區社會、經濟和環境概況,存在的主要經濟、社會、環境問題及分析
2.建設必要性和有利條件
(1)必要性
(2)有利條件
3.建設目標和原則
(1)總體目標
(2)具體目標
(3)建設原則
4.總體設計
(1)循環經濟建設總體框架
(2)主要物流、能流和元素代謝
(3)一、二、三產業循環方案
5.產業發展規劃
(1)生態工業發展規劃
(2)生態農業發展規劃
(3)循環型社會發展規劃
6.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7.生態景觀建設規劃
8.重點建設項目及分析,項目清單表
9.建設投資和效益分析
(1)總投資
(2)融資渠道
(3)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
10.法律法規、政策
(1)法律法規
(2)鼓勵政策(土地政策、稅收政策、補貼政策、信貸政策、排汙收費返還等)
11.組織機構和保障措施
(1)領導小組、實施小組、專家小組
(2)保障措施(如信息網絡、新技術開發、中介組織、宣傳教育、環境管理體係、清潔生產審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