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機械是完成包裝過程所必需的技術裝備。包裝技術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而包裝機械是實現現代文明的物質保證。包裝機械與國民經濟發展的關係十分密切。國民經濟發展的水平越高,對包裝的要求越高,要求包裝機械發展速度快、技術水平高、品種多樣化、產品質量穩定。工業發達國家都十分重視包裝機械的發展。
2006年,我國包裝機械工業製造業產值達到246.99億元,環比增長28.39%,占當年包裝工業總產值的4.98%。
根據原國家計委1986年委托機械工業部會同輕工、商業、農業、醫藥、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等部門進行行業調查的產品分類目錄有12類。①充填機械;②封口機械;③貼標機械;④容器成型機械;⑤收縮包裝機械;⑥裹包機械;⑦捆紮打包機械;⑧集合裝箱機械;⑨包裝容器製造機械;⑩包裝材料製造機械;包裝裝潢印刷機械;包裝相關機械(計量、傳遞、輸送、容器清洗、幹燥等)。包裝機械是機械工業的十二大行業之一,是門類齊全、布局合理、配置完整、獨立發展的新興行業。據不完全統計,全行業擁有規模以上企業1500餘家,職工總數25萬人,科研單位近100家,科技人員5000多人,產品12類1700餘種。
目前,我國包裝機械產業的發展,已從單純進口到引進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創新,已進入較為先進的行業。具體表現在:
①有一批裝備條件好、技術水平高、管理現代化、有獨立自主開發能力的重點骨幹企業。
②形成了一大批不僅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同時也有一批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拳頭產品,特別是成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③自主開發了一大批新產品,不少產品達到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水平。
④形成了以科研院所為龍頭,企業科技力量為基礎的、有一定水平的科技開發隊伍,活躍在科技戰線上。
隨著我國把實施循環經濟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節約型社會、和諧性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提出後,我國包裝機械行業也必須緊跟形勢,發展新型包裝機械,以適應國民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對包裝機械的需求,以及國際市場上的激烈競爭。
(1)堅持自主開發與節約並重。把節約放在首位,以減量化為中心,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材,資源綜合利用和實施循環經濟為重點,積極改進與創新一批新型包裝機械;推廣應用、發展纏繞包裝機械、“單板層積材”及其機械;開發研製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生產新型包裝板材、托盤及其機械;廢棄塑料包裝物(塑料袋、一次性快餐具等)回收處置技術與設備等,為改善我國生態環境和發展循環經濟服務。
(2)加大引進消化吸收和自我創新力度,發展適合國內和國際市場需求的包裝機械。新的殺菌技術、保鮮技術、活性包裝技術、抗菌包裝技術等將隨著設備被引進我國,這些技術在我國還未開發研製,一部分企業將會借鑒這些技術發展自己的新產品。“十一五”期間,高端產品的國產設備占有率大約隻有1/3,而近幾年進口較多的設備大部分將會被國內借鑒開發。由於科研投入不足,開發資金太少,這種新技術、新產品的差異將會維持至少10年。出口部分有可能較快上升。因為目前國內一些較新的技術對東南亞市場、俄羅斯市場、中東及非洲市場都是未來幾年的適用技術及裝備,出口前景看好,近幾年出口增幅達到20%以上。預計到2010年,食品和包裝機械銷售額可達到1300億~1350億元,產品品種將由目前的4700種增加到5700種,淘汰落後產品500種,絕大部分產品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食品和包裝機械出口交貨值到2010年將達到10億美元。在國際市場上最好銷售的包裝機械是:半自動立式和枕式包裝機械;瓦楞紙箱生產線;食用油與礦泉水成套設備;PET瓶灌裝機;用於香皂的枕式包裝生產線;用於奶酪和黃油成型、灌裝和封裝的枕式包裝設備、酥油罐生產線。
(3)按照循環經濟理念采用新技術,使包裝機械向自動化、高效率化、節能化方向發展。
今後,微電子、電腦、工業機器人、圖像傳感技術和新材料等在包裝機械中將會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