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走為上(2 / 2)

範增聽說劉邦偷偷跑了,氣急敗壞地砸碎玉鬥,長歎一聲說:“將來奪取項王天下的,一定是劉邦了。我們今後都要當他的俘虜了!”範增的話後來果然靈驗了:劉邦奪了天下,項羽被迫在烏江自殺。

◎故事二拿延安換中國

蔣介石發動的對解放軍的全麵進攻失敗後,又集中兵力,向陝甘寧邊區和山東解放區實施重點進攻。1947年3月,胡宗南以優勢兵力直逼延安,妄圖摧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樞,消滅西北解放軍。

當時,解放軍在陝甘寧邊區僅有2.5萬人,敵我力量對比懸殊。毛主席縝密地分析了蔣介石進攻西北的戰略企圖,從全國戰局的大勢出發,大膽地作出了放棄延安的決策。

許多幹部戰士不理解毛澤東這一決策的深刻含義,心懷疑慮。毛澤東進行了耐心的說服工作。他指出,我軍兵少,與敵人硬拚,是不能取勝的。“不放棄一寸土地”這個口號用在戰術上是錯誤的。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蔣介石打仗是為了爭地盤,我們打仗是要俘虜他的兵,繳獲他的裝備,消滅其有生力量,壯大我們自己的力量。毛主席還指出,暫時放棄延安無損於解放戰爭的整個大局。現在敵人拚命要延安,我們就奉送幾眼窯洞。隻要我們找機會大量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就會逐步收複失地,奪取新的地方。今天我們暫時放棄了延安,這意味將來我們要解放西安、南京,解放全中國,拿延安換中國,合算。

解放軍按照毛主席製訂的策略,主動撤離延安。胡宗南占了延安,隻獲得一座空城。毛澤東率領西北人民解放軍,運用“蘑菇”戰術,在運動中殲滅敵人。1948年4月21日,西北人民解放軍又重新奪回延安。而此時,蔣介石正處於覆滅的前夕。曆史證明,毛澤東在那種關鍵的時刻運用“走為上”的計策,主動放棄延安,是完全正確的。

◎故事三戴高樂出走英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法國政府的妥協退讓,法國很快被德軍占領。法國主和派代表貝當成了法國政府的負責人,法國失敗已成定局。戴高樂將軍不願作亡國奴,便於當年6月17日出走英國,等待機會,與德國抗戰到底,挽救危亡之中的祖國。

6月18日,戴高樂通過倫敦廣播電台發表《告法國人民書》,號召海內外法國人繼續奮起抵抗,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六一八”號召。6月22日,貝當同德國簽訂停戰協定,成立所謂的維希政府,治理法國南部地區,法國北部及沿大西洋海岸地區由德國占領。三天後,戴高樂又發表廣播聲明,指出維希政府不是法國的合法政府,並宣布成立“自由法國運動”,決心“把自由還給世界,把榮譽歸還祖國”。維希政府對戴高樂的行為十分惱怒,指責他“叛國”。不久,法國軍事法庭對戴高樂進行缺席審判,判處他死刑。

為有效地反對德國法西斯,戴高樂在英國著手組建“自由法國”武裝力量。他還到非洲開展工作,終於爭取到大片法屬殖民地的支持。1940年10月,“法蘭西帝國防務委員會”成立,“自由法國”從此有了自己的政權機構。不久,該委員會得到英國政府的承認,1942年1月,戴高樂派讓·穆蘭回國,與國內抵抗力量進行聯係。1943年5月,穆蘭發起的“全國抵抗委員會”成立,穆蘭擔任主席。法國國內抵抗運動承認戴高樂,接受他的領導,納入“自由法國”的軌道。接著,6月3日,“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正式成立,戴高樂擔任主席一職。1944年6月6日,盟軍在法國北部的諾曼底登陸,巴黎人民響應戴高樂的號召發動武裝起義。8月25日,巴黎解放。8月26日這一天,戴高樂和抵抗運動領導人來到巴黎星形廣場,與200萬巴黎市民共同慶祝法國的新生。9月9日,戴高樂改組臨時政府,自任總理兼國防部長,成為法國政壇的首腦。戴高樂當年審時度勢“走為上”,出走英國不僅是他一生的轉折點,而且對法國的未來產生了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