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反客為主①(2 / 2)

◎故事二從叫化子到米老板

20世紀40年代,無錫有一家鴻運米店,米店老板姓陳,人們稱他陳老板。有一段時間,陳老板每天早上打開米店大門時,總有一位年輕力壯的叫化子躺在門口。開始,陳老板對這位叫化子並不在意,年荒兵亂,討飯的人到處都是嘛。接下來的好些日子,陳老板每次早上開門都見到這位叫化子躺在門口,每次這位叫化子都向陳老板表明自己年輕力壯,是幹活的好幫手,陳老板總是以不需要幫手為由拒絕。一天早上,陳老板照常開門,看到躺在門口的叫化子,忍不住好奇地問一聲:“年輕人,你家鄉在哪?”這一問,叫化子馬上跳了起來,一邊幫陳老板拆去那些厚厚的門板,一邊介紹自己的情況,並一再強調自己力氣大,會幹活。陳老板店裏確實也沒有青壯年勞力,於是就收下了他作幫手。這位叫化子果然是幹活的好幫手,勤快肯做,陳老板對他有了一些好感。

陳老板年近花甲,膝下無子,隻有兩個亭亭玉立的女兒。大女兒精明幹練,是陳老板的得力助手。二女兒生性輕浮,經常在外與其他男人鬼混,名聲很不好,她甚至對這位新來的叫化子也眉目傳情。為此,姐妹倆關係很緊張。

叫化子力氣大,吃得多,為此常遭到陳老板和大女兒的訓斥,而二女兒此時總是站在叫化子一邊。

冬天到了,叫化子提出要陳老板給他買一雙皮鞋,理由是穿草鞋把腳凍壞了,不好幹活。這當然遭到陳老板和大女兒的拒絕,但二女兒卻主張應該買,陳老板沒辦法,隻好滿足了叫化子的要求,因為陳老板現在很多事情還得依靠這位叫化子來辦;再說,陳老板的貨源來得不是很光明正大,這一點,陳老板和叫化子都非常清楚。

二女兒在外鬼混,終於有一天,懷上了別人的孩子。在當時,這對於一位未出嫁的姑娘來說,是一件非常羞恥的事情,這意味著她可能終身嫁不出去了,而且還會連累全家人的名聲。

沒辦法,陳老板隻好招這位叫化子作女婿。叫化子成了陳家女婿,再也不用受氣了。首先,他不再跟其他傭人一起吃飯,而與陳老板同桌共餐;接著,叫化子漸漸對米店的生意有了發言權;再下來,大女兒交出了米店的賬本,她不再插手米店事務。幾年後,陳老板在叫化子的折磨下早早地離開了人世,叫化子順理成章地成了鴻運米店的老板。

◎故事三紹興師爺一語解危

清朝康熙年間,浙江某知縣同本省巡撫有師生之誼,關係十分密切,但與駐防將軍卻不和。將軍見小小的知縣竟敢不買自己的賬,心裏非常惱恨,總想找機會報複。

當時,每年元旦,各省文武官員都要集中在省城,按官階大小排隊,遙對京城皇闕行朝賀禮。將軍覺得機會到了,便秘密地向清朝皇帝上奏折,彈劾知縣在元旦行朝賀禮時舉止態度不嚴肅端莊。不久,清帝下旨,諭令巡撫查辦知縣朝賀失儀的大不敬之罪,並斥責巡撫犯有失察之罪。巡撫明知這是將軍有意誣陷,但一時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這時,知縣的顧問——一位來自紹興的師爺——托人告訴巡撫,說他有一計,不僅可以保全巡撫與知縣,而且可以打掉將軍的烏紗帽。

巡撫聽後將信將疑,為出胸中的惡氣,便答應事成之後會給這位師爺重賞。得到巡撫大人的肯定後,師爺遞給巡撫一張紙條,上麵僅寫八個字:“參列前班,不遑後顧。”(我站在隊伍最前排,沒有機會朝後看。)師爺囑咐巡撫大人,隻要在給皇帝的報告中寫進這八個字,保證馬到成功。巡撫聽後恍然大悟,連連稱妙,按紹興師爺的說法給清帝上了奏折。

原來,各省元旦行朝賀禮之時,巡撫與將軍品級最高,站在隊伍的最前排,而知縣品級低微,站在隊伍的尾巴上。按照清朝的儀規,在這種莊嚴的場合各級官員不許左顧右盼,更不許向後觀望,違者即犯大不敬罪。按常理,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知縣有失儀之處,巡撫與將軍都不應看到;而現在,將軍親見位於後列的知縣有失儀之處,那麼將軍必犯有後顧失儀之罪;巡撫未見知縣失儀,不但無失察之過,反而說明巡撫專注行禮、嚴肅莊重。

事情的處理果然不出師爺所料,朝廷又頒聖旨,嚴厲申斥將軍身為一品大員,朝賀失儀,將其免職,而巡撫與知縣反而平安無事。這位師爺當然也拿到了可觀的賞銀。

這位紹興師爺的高明之處在於,他沒有沿著將軍的思路向前走,而是抓住將軍位“列前班不能後顧”這一點,以攻為守,反客為主,結果變被動為主動,使巡撫和知縣贏得了這場政治鬥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