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②。靜不露機,雲雷屯也③。
按:假作不知而實知,假作不為而實不可為或將有所為。司馬懿之假病昏以誅曹爽④,受巾幗、假請命、以老蜀兵⑤,所以成功。薑維九伐中原⑥,明知不可為而妄為之,則似癡矣,所以破滅。兵書曰:“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當其機未發時,靜屯似癡⑦;若假癲,則不但露機,則亂動而群疑。故假癡者勝,假癲者敗。或曰:假癡可以對敵,並可以用兵。宋代,南俗尚鬼。狄武襄(青)征儂智高時⑧,大兵始出桂林之南,因佯祝曰⑨:“勝負無以為據。”乃取百錢自持,與神約:“果大捷,則投此錢盡錢麵也。”左右諫止,倘不如意,恐沮師,青不聽。萬眾方聳視⑩,已而揮手一擲,百錢旨麵。於是舉手歡呼,聲震林野,武襄亦大喜;顧左右,取百釘來,即隨錢疏密,布地而帖釘之,加以青紗籠護,手自封焉[11]。曰:“俟凱旋,當酬神取錢。”其後平邕州還師[12],如言取錢,幕府士大夫共祝視,乃兩麵錢也[13]。
“注釋”
①假癡不癲:可以假裝成傻瓜,但不可假裝成白癡而輕舉亂動。②假知妄為:假裝知道而去輕舉妄動。③靜不露機,雲雷屯也:語出《易經》屯卦。意思是:靜如深淵,不顯露動機,就像入冬後的雷雲,迅猛激烈地頓聚隱藏。④司馬懿(公元179—251),字仲達,三國時河內溫(今河南溫縣)人。多智善變,頗得魏主曹丕信任,率軍與諸葛亮作戰,很有成績。曹芳即位,他與曹爽共同輔政。公元249年,謀殺曹爽,執掌國政,死後追為(西晉)宣帝。曹爽(?—公元249):字昭伯,魏主曹芳即位後,原掌兵權的司馬懿升為太傅,兵權被曹爽掌握。司馬懿假裝衰老病重,曹爽信以為真,不加提防。公元249年,曹爽隨曹芳出去打獵,司馬懿乘機發動兵變,殺死曹爽,奪回兵權。⑤受巾幗、假請命:諸葛亮與司馬懿大戰五丈原,相持不下,司馬懿料想諸葛亮糧草不足,不能持久,采取堅壁清野、不出戰的策略,諸葛亮派人給他送來女人的頭飾衣服,意思是說,司馬懿像女人一樣膽小,不敢出戰。想激怒司馬懿出戰。魏將見了,很是氣憤,紛紛請戰,但司馬懿卻沉著不為所動,假裝向曹主請示。曹主派員到軍中傳諭,穩定軍中情緒,達到了拖垮蜀軍的目的。⑥薑維:見前第八計注⑨。諸葛亮死後,薑維負責蜀中軍務,多次北伐,想占據中原,都無功而返,反而耗損大量兵力財力,被迫自動放棄漢中。⑦靜屯似癡:安靜如聾啞之人。⑧狄武襄:即狄青(公元1008—1057),北宋名將。武襄是他死後賜予的諡號。儂智高:宋代廣源州蠻族首領。後被狄青打敗,逃到大理國(今雲南一帶),最後死在那裏。
⑨佯祝:假裝禱告。⑩聳視:伸長脖子觀看。[11]手自:親自。封:打封條。[12]邕州:今廣西南寧。[13]兩麵錢:兩麵都是一樣的圖案的錢幣。
“譯文”
寧可假裝成不知道而不采取行動,也不可偽裝成知道而去亂作妄為。《易經》上說:“靜如深淵,不顯露動機。就像迅猛激烈的雷雲,入冬後頓聚隱藏。”
按語:假裝成不知道,而其實心裏洞察秋毫,明明白白。假裝成無所作為,實際上是因為不能有所作為,或者將要有所大作為。司馬懿假裝成衰病昏沉而最終殺了曹爽;五丈原之戰,接受諸葛亮送來的婦女衣飾,假裝什麼也不知道,並聲稱要報告朝廷才能決定是否出兵,最終拖垮了諸葛亮的軍隊,所以他成功了。薑維九次北伐,想占據中原,明明知道實力不如魏國,無法北上,偏偏要妄作非為,這就是實際上的愚蠢了,所以最終落得個身死國破的下場。兵書上說:“善於打仗的人,他們之所以勝利,就是因為他們不圖機智的聲譽,也不圖功勞。”當時機未到,安靜如聾啞之人。如果他們假裝癲狂,這就不但暴露了目標,而且他們的輕舉妄動還會引起眾人的猜疑。所以,假裝成白癡的人會取得勝利,假裝成癲狂的人必敗無疑。有人說:“假裝成白癡可以用來對付敵人,也可以用來帶兵。”宋朝時,南方一帶民間非常崇拜鬼神,狄青征討南蠻儂智高,大兵剛開到桂林南麵,狄青就假裝成十分迷信鬼神的樣子,禱告說:“這次打仗,勝敗還不知道。”說著,從口袋裏掏出一百文銅錢,向神禱告說:“如果打勝仗,這一百枚錢都是正麵朝上。”旁邊的人都勸阻他說:“如果有幾枚錢不是正麵朝上,恐怕會擾亂軍心。”狄青不聽。於是,在眾目睽睽之下,狄青將一百枚錢往空中一拋,百枚銅錢竟然都是正麵朝上!眾人舉手大呼勝利,其聲音將山林都震動了!狄青(裝著)大喜,回頭對左右說:“取一百枚釘子來。”於是,將這百枚銅錢都原地釘在地上,上麵用青紗帳護蓋起來,親自上了封條,說:“等我們打了勝仗回來,一定謝神取錢。”後來,狄青平定了廣西南寧,凱旋回師,按照當初許願定下的方式將一百枚錢從地上取回,當時在場的都是他的幕僚,個個都目瞪口呆地看著狄青將兩麵都是一樣圖案的銅錢放回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