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指桑罵槐①(1 / 2)

“原文”

大淩小者②,警以誘之③。剛中而應,行險而順④。

按:率數未服者以對敵⑤,若策之不行,而利誘之,又反啟其疑,於是故為自誤,責他人之失,以暗警之⑥。警之者,反誘之也⑦。此蓋以剛險驅之也⑧。或曰:此遣將法也⑨。

“注釋”

①指桑罵槐:指著張三罵,其目的是警告或激怒李四。一般來說,含有殺雞儆猴、敲山震虎的意思,有時也指激將法。②淩:約束,統帥。③警以誘之:用警戒的辦法去反激或警告他。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語出《易經》師卦。本卦下卦為坎為水,上卦為坤為地,意思是水流地下,隨勢而行,這是吉祥之象。⑤數:多次,此有“一向”的意思。⑥暗警:暗中警告。

⑦誘之:激勵他。⑧剛險:強硬與凶險的手段。⑨遣將:調遣將領。

“譯文”

強大的要控製弱小的,要使用警戒的方法來反激或警告他們。適當的強硬,可以贏得擁護;施以果斷的手段,可以使人敬服。

按語:統率一支一向不服從自己的部隊去打仗,你發現調動不了他們,這時,你想到用金錢去利誘他們,殊不知,這反而會引起他們的疑慮。正確的方法是:你可以故意製造些錯誤,然後責備別人的過失,借此暗中警告那些不服自己指揮的人。這種警戒,是從反麵去誘導他們。這就是用強硬而險詐的方法去迫使士兵服從。或者說,這就是調遣部將的方法。

“講解”

指桑罵槐的比喻意義應從兩方麵廣為理解。一是要運用各種政治和外交謀略,“指桑”而“罵槐”,施加壓力配合軍事行動。對於弱小的對手,可以用警告和利誘的方法,不戰而勝;對於比較強大的對手則可以用旁敲側擊的方法威懾他。春秋時期,齊相管仲為了降服魯國和宋國,先攻下弱小的遂國,魯國畏懼,立即請罪求和,宋見齊魯聯盟,也隻得認輸求和。管仲“敲山震虎”,不用大的損失就使魯、宋兩國臣服。在軍事上,指桑罵槐的用意是:對待部下將士,必須恩威並重,剛柔相濟。軍紀不嚴,烏合之眾,哪能取勝?樹立威信的辦法很多,常見的是采用“殺雞儆猴”的方法,抓住個別壞典型,從嚴處理,就可以震懾全軍將士。但如果隻是一味地嚴厲,甚至近於殘酷,也難做到讓將士們心服。所以要輔之以“柔”術,關心將士,體貼將士,使將士們心中感激敬佩,這才算得上是稱職的指揮官。正如《孫子兵法》所說的:“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這就是強調治軍要嚴;而“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就是強調要關心將士,使他們願意與將帥共生死。

“舉一反三”

◎故事一田禳苴怒斬莊賈

春秋時期,齊景公(公元前547—前490在位)任命田禳苴為將,帶兵攻打晉、燕聯軍,又派寵臣莊賈作監軍。禳苴與莊賈約定,第二天中午在營門集合。第二天,禳苴早早到了營中,裝好作為計時器的標杆和滴漏盤。約定時間一到,禳苴就命令集合部隊,準備和莊賈一起檢閱軍隊。可是,莊賈遲遲不到,禳苴幾次派人催促,直到黃昏時分,莊賈才帶著醉容到達營門。禳苴問他為何沒有按時趕到軍營,莊賈裝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說什麼應酬那些給他餞行的親戚朋友去了。禳苴非常氣憤,斥責他身為國家大臣,有監軍重任,不以國家大事為重。莊賈以為這是區區小事,又仗著自己是國王的寵臣親信,對禳苴的話不以為然。禳苴當著全軍將士,叫來軍法官,問:“無故誤時,按軍法應當如何處置?”軍法官答道:“當斬!”

禳苴即命拿下莊賈。莊賈的隨從連忙飛馬進宮,向齊景公報告情況,請求景公派人救命。當下禳苴將莊賈斬首示眾,全軍將士看到這一幕,一個個雙腿暗暗發抖,心裏對禳苴既敬佩又害怕。這時,景公派來的使臣飛馬闖入軍營,手拿景公的命令叫禳苴放了莊賈,禳苴冷冷地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見來人驕狂,便又叫來軍法官,問道:“擅闖軍營者,按軍法應當如何處置?”軍法官答道:“斬!”

來使嚇得麵如土色。禳苴不慌不忙地說道:“君王派來的使者,可以不殺。”禳苴軍紀嚴明,賞罰分明,故而他領導的軍隊戰鬥力強,後來打了不少勝仗。

◎故事二孫武練兵

吳王闔廬看了大軍事家孫武的著作《孫子兵法》,佩服得很,但他又有些懷疑,這些軍事理論真的有那麼神奇的力量嗎?為試驗孫武是否紙上談兵,他召來孫武,對他說:“你的兵法,真是精妙絕倫。如果按照你的理論,是沒有練不好的軍隊囉!”“是呀!任何人都可以經過操練變成真正的戰士。”“那好,我倒要開開眼界。我的後宮裏美女多得很,先生能不能讓她們來操練操練?”“這個不難。您可以隨便找些人來,我馬上操練給您看看。”

於是,吳王從後宮叫來100名美女。眾美女來到校軍場上,隻見旌旗招展,戰鼓排列,煞是好看。她們嘻嘻哈哈,東瞅瞅,西瞧瞧,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