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小敵困之①。剝,不利,有攸往②。
按:捉賊而必關門者,非恐其逸也③,恐其逸而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複追,恐其誘也④。賊者,奇兵也,遊兵也,所以勞我者也⑤。《吳子》曰⑥:“今使一死賊,伏於曠野,千人追之,莫不梟視狼顧⑦。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⑧。是以—人投命⑨,足懼千夫⑩。”追賊者,賊有脫逃之機,勢必死鬥;若斷其去路,則成擒矣。故小敵必困之,不能,則放之可也。
“注釋”
①困:動詞,團團圍住。②剝,不利,有攸往:語出《易經》剝卦。本卦的上卦為艮,艮為山;下卦為坤,坤為地;卦意即廣闊無邊的大地在吞沒山峰。剝:落的意思。本句意思是:如果縱敵逃走又還要窮追不舍,那是很不利的。③逸:逃脫。④誘:引誘我方中其圈套。⑤勞:使動用法,使我方疲於奔命。⑥《吳子》:古代兵書名,戰國初期軍事家吳起(?—公元前318)所著。⑦梟(xiāo)視狼顧:名詞作狀語,像鷹一樣盯著,像狼一樣一步三回首。指高度警惕。⑧暴起:突然跳起來。⑨投命:玩命,不要命。本句即俗語“膽大的怕不要命的”的意思。⑩懼:使動用法,使……恐懼。
“譯文”
遇到小股敵人要把他們圍困起來消滅。《易經》剝卦裏說:“對於垂死掙紮的敵人,如果縱其逃走又去追趕,那是非常危險的。”
按語:為什麼一定要關門捉賊?並不是怕他逃走,而是怕他逃走後反被他人所得而利用。再說,對於逃走的賊不能窮追猛趕,因為怕這是他們的誘兵之計。所謂賊,就是那些搞偷襲、出沒無常的小股敵人,他們不停地侵擾我們,使我們疲於應付,然後他們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兵書《吳子》上說:“現在有一個亡命之徒,逃到了曠野之中,數千人追之,個個都像鷹一樣盯著前麵,像狼一樣一步三回首,高度警惕。為什麼這樣緊張呢?是因為膽大的怕不要命的,一個玩命之徒足可讓一千人恐懼。”追賊的時候,賊哪怕是發現了有一線希望可以逃脫,他勢必會拚死相鬥。如果截斷他的去路,那麼他就隻好乖乖就擒了。所以,對於小股敵人,一定要圍而滅之,如果做不到,就放他逃走好了。
“解析”
關門捉賊,是指對弱小的敵軍要采取四麵包圍、聚而殲之的謀略。如果讓敵人得以脫逃,情況就會十分複雜。如果窮追不舍,一怕它拚命反撲,二怕中敵誘兵之計。這裏所說的“賊”,是指那些善於偷襲的小部隊,它的特點是行動詭秘,出沒不定,行蹤難測。它的數量不多,破壞性卻很大,常會乘我方不備,侵擾我軍。所以,對這種“賊”,不可放其逃跑,而要斷他的後路,聚而殲之。當然,此計運用得好,絕不隻限於“小賊”,甚至可以圍殲敵主力部隊。本計可以說是專為反誘敵深入計謀而設。因為人都有貪欲,對於小股敵人,心理上一則有全殲的渴望,另一方麵,又會不自覺地表現出一種輕敵的麻痹大意的思想,一時頭腦發熱,追了過去,就有可能中了敵人的奸計。好大喜功、沾沾自喜的將領最易中此計。難得做到的是:對於無法圍殲的敵人,就讓他逃走好了。不妨保持一種平常心態。
“舉一反三”
◎故事一白起一舉殲敵40萬
戰國後期,秦國攻打趙國。秦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北)受阻。長平守將是趙國名將廉頗,他見秦軍勢力強大,感到不能硬拚,遂采取築壘壁固守、伺機反擊的防禦戰略。秦軍出國遠征,希望速戰速決,不想作持久打算。秦相範雎於是派間諜潛入趙國製造流言,說對廉頗用不著多慮,他即將降秦,秦最害怕的是趙奢將軍的兒子趙括。趙孝成王本來就已經疑心廉頗怯戰,聽到流言後,根本聽不進藺相如和趙括的母親所提趙括不適於統兵的諫言,改令隻能“紙上談兵”的趙括代廉頗為將。
趙括一接受命令,便急於求勝,改變了廉頗的防禦部署及規定,更換將領,組織進攻。白起針對趙括驕傲輕敵的弱點,采取的作戰方針是,佯敗後退,誘敵脫離既設陣地,然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