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六六三十六①。數中有術②,術中有數。陰陽燮理③,機在其中④。機不可設⑤,設則不中。
按:解語重數不重理⑥。蓋理,術語自明;而數則在言外。若徒知術之為術,而不知術中有數,則術多不應⑦。且詭謀權術⑧,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內。倘事出不經⑨,則詭異立見⑩,詫世惑俗[11],而機謀泄矣[12]。或曰:三十六計中,每六對成為一套。第一套為勝戰計,第二套為敵戰計,第三套為攻戰計,第四套為混戰計,第五套為並戰計,第六套為敗戰計。
“注釋”
①六六三十六:六乘六等於三十六。這裏是說本書中的戰計分為六套,每套各有六計,全書共有三十六條戰計。②數:戰爭規律。術:戰術,具體的作戰手段。③陰陽燮理:陰陽得到協調安排。《尚書·周官》:“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陰陽,我國古代用以解釋萬物生成、演變和相互轉化的哲學用語。《周易·係辭上》:“陰陽不測之謂神。”又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通常以天、日、晝、男等屬於陽,與之相對的地、月、夜、女等屬於陰。《三十六計》往往以《周易》立論解說,故屢用陰陽表示有關戰事的相對因素,如強弱、剛柔、正(對陣交鋒)奇(設計邀擊、偷襲)、明暗、實虛等。燮,協調、調諧。理,治理、處置、安排。④機:戰事中客觀存在的決定勝負的關鍵,如恰當時機、戰事要害等。⑤設:人為、主觀地硬行設置、安排。⑥理:指概念名稱。⑦應:應驗,實現。⑧詭謀:隱蔽真相的奇巧謀略。權術:隨機應變的手段方法。⑨倘:假如。不經:不合常規。⑩見:同“現”,出現。[11]詫世惑俗:使世間按常規思考的人們驚訝、迷惑。詫:驚訝;惑,迷惑。均作使動用法。世、俗:世間通行的風俗習慣,此處指遵從這些風俗習慣的人。[12]機謀:此處指用盡心機策劃的謀略。泄:泄露,暴露。
“譯文”
本書論述戰計,按類別分為六套,每套各含六計,全書論述總共三十六條戰計。在闡述戰爭規律之中,包含著戰術手段的探討;在介紹戰術手段之中,包含著戰爭規律的揭示。關於戰事的相互對立而又相互轉化的各種因素,必須妥善地協調處置,才能把握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是客觀存在的)不可主觀硬行設定,硬行設定就必然達不到目的。
本書的解語重在闡述體現於各條戰計中的戰爭的普遍規律,而不是有關戰事的個別具體的概念名稱。因為那些概念名稱,看了介紹戰術手段的文字就可明白;而戰爭規律,就要在讀了文字之後再仔細思考,才能領會。如果隻知道戰術手段就是戰術手段,而不知道戰術手段中包含戰爭規律,那麼,戰術手段的運用大多不會成功。況且那些詭謀權術,原本就是根據通常的事理人情而策劃實施。假如行事不符合常規情理,隱蔽奇巧的麵目立刻就會顯現,費盡心機策劃的計謀也就暴露無遺了。有人說:三十六計中,每六條戰計組成一套。第一套名為勝戰計,第二套名為敵戰計,第三套名為攻戰計,第四套名為混戰計,第五套名為並戰計,第六套名為敗戰計。
“講解”
這篇總說,是對《三十六計》這本書總體概括的說明。其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首先,以“六六三十六”概述本書的篇目組成。這一點從按語“或曰”後的一段文字可以清楚看出。這一段文字,說明“三十六計中,每六對成為一套”,接著依次敘述六套的名稱。這是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指明本書以《周易》陰陽對立轉化的哲理為指導思想,著重揭示戰爭規律,介紹戰術手段必須體現戰爭規律。戰爭雙方,力量或一強一弱,或大體相當,但是,在戰爭中取勝是參戰的任何一方都想達到的目的。強的一方,固然希望憑借優勢擊垮弱的一方;弱的一方,也絕不願坐以待斃,而力求在總體處於劣勢的情況下,盡量利用、發揮局部的相對優勢,避敵所長,擊敵所短,逐步實現強弱局勢的逆轉,最終達到戰勝強敵的目的。力量相當的雙方,各自必然積極采取以己之長攻敵之短的策略,以求勝利。戰爭雙方的力量對比各不相同,戰場上的局勢千變萬化,但是,以強勝弱,以弱勝強,或是戰勝力量與自己相當之敵,都是符合戰爭規律、準確把握戰爭勝負關鍵的結果;反之則反。“陰陽燮理,機在其中。機不可設,設則不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俗語所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天”應當就是指的規律;而“時勢造英雄”,則是在歌頌英雄的同時,有力地強調了英雄的頭銜實在是出於規律的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