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備周則意怠③,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④。太陽,太陰⑤。
按:陰謀作為⑥,不能於背時秘處行之。夜半行竊,僻巷殺人,愚俗之行,非謀士之所為也。昔孔融被圍⑦,太史慈將突圍求救,乃帶鞭彎弓,將兩騎自從⑧。各作一的持之⑨。開門出,圍內外觀者並駭⑩,慈竟引馬至城下塹內[11],植所持的射之。射畢,還。明日複然。圍下人,或起或臥;如是者再,乃無複起者。慈遂嚴行蓐食[12],鞭馬直突其圍,比敵覺,則馳去數裏矣。
“注釋”
①勝戰計:有充分勝利條件的作戰。②瞞天過海:天,皇帝。原意是瞞著皇帝,讓他平穩地渡過海麵。這裏指依靠偽裝掩護,完成特定任務。③備周則意怠:防備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讓人產生麻痹大意的思想,無形中削弱了戰鬥力。④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陰和陽是我國古代傳統哲學和文化思想的兩個基本概念。陰陽學說是把宇宙萬物作為矛盾對立的統一體的雙方。此計中所講的陰指機密、隱蔽;陽,指公開、暴露。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兵法上,隱秘的計謀往往隱藏於公開的事物裏,而不是和公開事物對立的。⑤太陽,太陰:太,極、極大。此句指非常公開的事物裏往往蘊藏著非常機密的計謀。⑥陰謀作為:憑秘密計謀取勝。⑦孔融(公元153—208):三國時曲阜人,孔子後裔。黃巾起義時,被黃巾軍圍困在北海城內,後經太史慈(公元166—206)突圍,請來劉備解圍。⑧騎(jì):一人一馬叫做騎。⑨的(dì):靶子。⑩圍:包圍圈,指被圍的城。[11]塹:護城壕溝。[12]嚴行:緊急辦理,準備周密。蓐(rù)食:在草席上吃過飯,形容匆忙。
“譯文”
人在自以為準備得很周密的時候,往往會產生麻痹大意的思想。平時看慣了的事物,自然不會對它產生懷疑。秘計常常隱藏在公開的事情中,它和公開的事情並不是矛盾的。在公開的事實下麵,往往隱藏著非常隱蔽的詭計。
按語:搞陰謀詭計,不能在無人的時候或無人的地方使用。諸如夜半行竊,在偏僻的小巷裏殺人之類,這是愚昧之徒幹的事,謀士們從不幹這種勾當。從前,孔融被圍困在北海城內,太史慈打算突圍求救。黃巾軍把整個城市圍得水泄不通,太史慈硬衝顯然不行。於是,他想出一個辦法。隻見他手拿馬鞭和弓箭,帶著兩個騎馬的隨從,打開城門走了出來。每位隨從手裏舉著一個箭靶。城裏城外的人見到這種情景都大吃一驚。隻見他們來到護城河邊站住,插好箭靶,開始練習射箭,練完後就回城。這樣反複練了好幾天。一開始,敵人還站出來看,久而久之,敵人也懶得看了,都躺在那裏不再理會他們。到了此時,太史慈感到時機成熟了,一天,他很快吃了飯,收拾停當行裝,騎上了馬用鞭抽打,像箭一樣衝出了敵人的包圍圈。待敵人醒悟過來時,他已經走得遠遠了。
“講解”
唐朝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唐太宗禦駕親征,率領30萬大軍直撲遼東。浩蕩大軍東進來到大海邊上,隻見眼前白浪排空,海霧茫茫,太宗向身邊的總管們詢問過海之計,大家麵麵相覷,想不出一條計策。忽傳有一個住在海邊的豪民求見唐太宗,宣稱30萬過海軍糧已經準備好。太宗非常高興,便率領百官隨這位豪民來到海邊。隻見房屋都用彩色的幕布遮圍,十分嚴密。豪民引領太宗進入房屋。屋內更是掛滿了繡幔彩錦,鋪著華麗的地毯。宴會進行到一半,突然覺得“屋外”風聲四起,波響如雷,杯盤傾側,人也禁不住晃動起來,唐太宗大驚,趕緊叫近臣揭開彩幕察看。隻見外麵是茫茫一片海水,根本不是什麼在豪民家作客。大軍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這就是薛仁貴策劃的“瞞天過海”之計。這是“瞞天過海”的本義。但在軍事上,它的意義有些變化:常常是著眼於人們在觀察處理世事中,由於對某些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事情,自覺不自覺地產生了疏漏和鬆懈,所以人們能抓住這一點,示假隱真,掩蓋某種軍事行動,從而把握時機,出奇製勝。
“舉一反三”
◎故事一孫臏減灶誘殲龐涓
魏惠王派太子申和龐涓聚集全國兵力,再次攻打韓國。韓哀侯向齊國求救。齊王任命田忌為主將,田嬰為副將,孫臏為軍師,率領大軍20萬,戰車五百輛,大隊人馬赴韓救援。
田忌想領兵直逼韓國都城。軍師孫臏說:“此舉不可!前年我們救趙,未到趙國,就替他們解了圍,如今救韓,也不必非到韓國去。”田忌忙問:“難道軍師又有良策?”孫臏答道:“排難解危的關鍵,在於直接攻擊敵人老巢,危難即可解除,現我們隻有用重兵直逼敵人都城才是上策。然後我另有計謀讓敵人上當。”
主將田忌聽從了孫臏的建議,號令三軍齊向魏國都城進發。此時魏將龐涓連戰連勝,繼續指揮魏軍大舉進攻,直逼韓國新都城下。一天忽然有魏國特使前來報警說:“齊國大軍再次攻入我魏國邊境,請元帥盡快班師回國。”龐涓聽說齊國軍師孫臏又領兵攻入魏國,大驚失色,匆忙傳令退兵返國。
孫臏深知對付龐涓隻能智取,不能硬拚。於是,他又向田忌獻上“減灶誘敵”的計謀。
龐涓率領軍隊往西南前行,一路上想到攻打韓國就要取勝,卻被孫臏攪擾,心裏十分憤怒。等到魏國境內,得知齊國軍隊剛剛撤走,馬上命令急速追趕。龐涓發現一路上還留下齊軍安營紮寨的痕跡,隻見滿地都是做飯的灶頭,叫人一數,足有十萬個之多。龐涓大吃一驚:“齊國軍隊數量如此之眾,我們不可輕敵。”追至第二天,又到齊兵安營的地方清點灶頭,隻有五萬多個。第三天,隻剩下三萬個了。龐涓高興起來了,說:“這真是魏王的洪福啊!”命令部隊全速追擊。太子申問道:“軍師沒有見到敵人的情形,為什麼就這麼高興啊?”龐涓答道:“我早就聽說齊國軍隊膽小怕死,現在從他們宿營做飯的灶頭數量來看,三天之內士兵就逃走了大半。我軍窮追不舍,定能取勝。”太子申道:“齊人很狡猾,軍師得提防些啊。”龐涓非常自信,哪裏還聽得進這些,馬上傳令挑選精兵二萬人,扔下其他輜重和步兵,與太子申分為兩隊,日夜兼程追趕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