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這本書從何而來?
“三十六計”一語早見於古人的著作。《南齊書·王敬則傳》已有“三十六策”的說法;到了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中已稱“三十六計”。《三十六計》的書名應當來源於此。但是,《南齊書》和《冷齋夜話》都隻提及三十六計中的“走為上”一計,沒有列舉其他三十五計的名稱。
三十六計的各個具體名稱,多半采用人們熟知的成語、典故和民間流傳的計策,似乎也並非全部出自作者的原創。
原文極為簡略,而且用《周易》之理談軍事,實在生澀枯燥得很。這是受到當時(《三十六計》成書大約在明末清初)大氣候——以《易》談兵成為時尚——的影響。好在按語中常常舉出實戰的例子,彌補了原文的缺陷。
本書第一計前有“總說”,第三十六計後有“跋”(原跋下半部分殘缺),呈現為完整著作的形式。
《三十六計》,其實是在廣泛汲取中國古代長期積累的軍事思想的基礎上,用濃縮的篇幅和簡潔的編排,向讀者傳授重視信息、尊重規律的成功經驗;而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書名又促進了流傳,擴大了影響。
《三十六計》原本,至今隻發現一種版本,就是叔和先生在20世紀40年代發現的土紙翻印本(成都興華印刷所1941年版,成都瑞琴樓發行)。近見上海《文彙報》(2003年7月25日第7版)載《西安驚現〈秘本兵法〉手稿》一文,介紹張聯甲先生(1898—1972)編撰的《秘本兵法》手稿本中有《三十六計》,原文超過萬字。因未見原書,詳情有待進一步了解。
《三十六計》雖然是一部軍事著作,但它決不僅僅具有軍事上的意義和價值,因為它也闡明了對人類社會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比如必須重視信息,尊重規律。各行各業的讀者都可以從中獲得有益的啟示。
無論您是學生或麵臨就業的畢業生,還是已經走上工作崗位從事某種職業的人士;無論您處於順境還是逆境:《三十六計》所闡述的重視信息、尊重規律的道理,都能開導、促使您認清形勢,樹立“知己知彼”以求實現“百戰百勝”的信心。當然,如果您以軍事為職業,那麼,您會在閱讀研究《三十六計》中更直接地受益,更好地完成光榮而神聖的使命。
不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三十六計》以純粹求勝為最終目的,“兵不厭詐”的思想深深滲透其中。因此,在運用《三十六計》的精華亦即所闡述的普遍真理的同時,應當棄其糟粕,堅決擯棄那些違犯法律、違背道德與文明而不擇手段以謀私利的所謂奇巧謀略。
真誠地希望這本小書能在您追求進步、成功與輝煌中助上一臂之力。
區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