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安門經濟”是神馬浮雲(3 / 3)

日偽時期,前門箭樓作為電影院曾營業一段時日。

前有車後有轍,1987年北京市政府也開始動腦子,設法盤活前門樓子,別光坐守老祖宗留下的這點家業,那不是“啃老”嗎?

有了梧桐樹就不怕沒有金鳳凰,北京通縣藝海實業公司和崇文區華蓋商場慧眼獨識,各出一百萬元維修資金,並分別獲得一層樓的5年經營權,率先搶占了這塊風水寶地。在今天看來,這確實是個非常上算的買賣。

作為“天安門經濟”的一部分,1990年、1991年箭樓和正陽門城樓先後開門迎客,成為媒體熱鬧一時的新聞。

箭樓主要是搞一些與民俗風情、文化藝術有關的展覽,後來又搞了民俗文化夜市、音樂茶座、卡拉OK等。在這裏進行文化宵夜,風情獨具,能夠瞬間穿越古今,確實銷魂啊!

張潤豐那時是這裏的常客,研究北京民俗的學者,也是前門樓子的鐵杆粉絲。他說,這樓子怎麼看怎麼美,怎麼研究怎麼科學,如今孤苦伶仃地立在這兒,還真有股子倔強勁兒。整個北京城以至北京人不都是這個勁頭嗎?他的家當時住在虎坊橋附近的大雜院裏,離前門幾站路之遙。自從箭樓有了茶座,他是每逢周末必到,還結交了不少茶友。他說,坐在茶座邊,品著地道的張一元花茶,聽著北京琴書、京東大鼓,享受啊!你看,南邊是九曲十八回、熙攘喧雜的大柵欄,北邊是正陽門樓子,穿越而過就是寬闊無垠的廣場,東西有現代建築遙遙對峙,再冥想著天安門連同故宮古建築群,醉人呐,真像喝了幾兩“小二”!

時過境遷,如今已年過六旬的他,對當年的箭樓茶座懷念至深:“什麼時候再恢複就好了,不知道這輩子還趕得上不……”末了,他又找補一句,“如果還有100萬包租5年的好事,就是砸鍋賣鐵、傾家蕩產我也要拿下來。不為賺錢,就是為讓全北京人,以至全世界的人都來這兒坐一坐,那比當部長的滋味還要美呀!”

北京通縣藝海實業公司在正陽門城樓的頂層開了個“正藝樓”,專賣旅遊產品。有文物字畫、仿古青銅器、民間工藝品,尤其受外國人喜愛。“正藝樓”居高30多米,與天安門檢閱台的高度相仿,風光更為旖旎。

“天安門經濟”在整個中國經濟大潮中有著光鮮的一頁。在這個曾是一塵不染的政治重地,也濺起了一朵朵“金元”浪花。

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期,“天安門經濟”遭到“吐槽”。有人說:“天安門廣場不是市場。”“天安門地區可以有商業,但不是商業區。”也有人說:“天安門地區安全是第一位的,效益應讓位於安全。”“天安門首先要算政治賬,過分市場化會讓經濟賬迷住雙眼。”“天安門廣場的經營活動,是對它莊嚴肅穆的‘褻瀆’。”……

當然也有人力挺“天安門經濟”:“眼下的大方向是正確的,隻是不要過度商業化,在分寸上把握適當,有益無害。”“我們不能因噎廢食,有些做法冒了頭,調整一下就是了,甚至可以規定出個一二三四。減少國庫開支,也是不應忽略的問題。”

既然看法有異,那就先收攤吧——“天安門經濟”漸漸退潮了。

既然是浮雲,消散快,也能再度重聚呀。或許有一天,它會重出江湖?

或許,張潤豐先生承包前門樓子的念想,將來還有實現的可能?

——不知道,就像圍棋剛下到中盤,誰又能知道結果呢?

(編輯·麻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