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道德旗幟永遠飄揚
孟慶利麵對現在的時代道德信仰缺失,他積極倡導將習主席的“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定為“國訓”。
在2014年兩會全國政協收到的提案中,一份關於“將‘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定位為中國‘國訓’,以此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提案引起了各方高度關注。這份提案由世界孔孟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孟慶利建議,由全國政協委員楊俊文提交。多麼及時,多麼重要。
北京市委組織部、市委農工委主辦的“2013年全市鄉鎮長(鄉黨委書記)培訓班”在美麗的京郊密雲縣舉辦,全市400餘名鄉鎮幹部接受了集中培訓。
世界孔孟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亞聖孟子第七十三代宗孫孟慶利先生應邀作了題為“實用國學——中華十二道”的講授,受到了基層幹部們的一致好評與肯定。
盛夏之日,繁花似錦,雲佛山會議中心座無虛席,全市的基層幹部在認真聽取各位專家的講座。尤其是懸掛於會場的以傳統中國書畫形式創作的《中華十二道》卷軸和18米長卷《弟子規》,吸引了在場的基層官員,他們利用休息時間爭先恐後地運用手機拍攝。端莊厚重的隸書書寫的是“中孝之道、大學之道、和諧之道、誠信之道、中庸之道、禮儀之道、為官之道、交友之道、君子之道、成功之道、治國之道、安邦之道”等孔孟文化精髓理念,皆出自本次主講的世界孔孟文化傳播者孟慶利先生之手。
孟會長深入淺出的演講風格,深深吸引了聽眾,會場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課後不斷有幹部主動向孟會長請教,孟會長開誠布公、坦率至誠與大家交流觀點。
這樣的講座於世界孔孟文化促進會和孟會長而言,已經是很多次了。由香港電視台輝煌華夏欄目組攝製播出的“孟慶利——實用國學”,闡述了“‘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之國訓;‘暗室虧心神目如電,人間私語天聞若雷’之堂(中國大風堂藝術研究院,來源於師祖張大千、張善子所創立的齋號——大風堂)訓;‘對國忠、處家孝、待友誠’之家訓”,繼而對“做人、做官、做事”之實用國學——中華十二道及社會上對孔孟文化觀點的誤解做了正麵詮釋,收到良好效果。
精神矍鑠的孟慶利先生怎麼看都不像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但他就是這樣一位來自生活實踐的道德楷模。與郭明義、文建明、鄧前堆、厲莉等時代道德楷模一樣,發揮著弘揚傳統國學文化的功能,彙集著先進道德文化的精華。通過自己一件件看似平凡、實則感人的凡人義舉,通過自己人格的魅力、道德的力量,通過自己的榜樣示範和引導作用,向世人傳遞著先進的道德文化精神。
(編輯·宋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