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墨生:易經是誕生武學的根本
我認為,早期的武術,其套路特征並不明顯,大多是比較簡單、實用、樸實的格鬥動作,為了練出實戰技擊能力,往往是單獨練習一些單操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武術風氣的盛行,武術的套路就越來越豐富了。武術套路的形成,就是把單操手的練習串聯起來,逐步形成的。當然,也有一些武術宗師,為了增加自己的技擊能力,編創了一些適合自己練習的套路;或者是為了傳授給弟子,創編了一些套路。
到了明清時期,武術的發展達到了一個高峰。這時,介入武術的人越來越多,有一些人是文武雙修的武術大家,比如戚繼光、武禹襄等人,他們都是文武兼修的人。他們的介入,使武術套路越來越有文化色彩,在套路的編排上也更加完備,比如,一些武術招式的名稱就非常具有中國文化的色彩,有傳說的曆史人物、佛道中的人物、動物的形象等等,武術的仿生性也體現出來。
另外,中國武術有多種功能,除了搏擊功能外,還有健身祛病的功能、表演功能。這樣,武術套路中就出現了一些不是為了技擊而設的動作。這些動作符合身體的生理功能,能夠起到健體強身的作用,還有表演性。有一些武術大師對傳統文化有著深入的研究,於是易學被引入武術的套路編排當中。武術套路的編排就不再是簡單的動作組合、數字的排列,而是要符合易學的道理。這時,武術套路的編排,不僅要符合技擊的原理,還要符合醫學養生的道理和易學的道理。
說到易經,太極拳就是易經理論指導下產生的。在易經中,數字是很重要的,所以太極拳叫“十三勢”,太極拳套路還有“三十七式”“七十二式”“八十五式”“一百零八式”等等,這些都是受易經的影響,有很深的易學道理。古人認為,“三十六”是天罡之數,加上起勢,就是“三十七勢”。太極十三勢,就是五行和八卦之數。五行和八卦,是易學的概念。所以,人們說太極拳是文化拳,是哲學拳,即使在套路的編排上也體現出了易學原理。“七十二”,是一年當中五運六氣的總數,是氣和候的總數。古代人認為,數字包含著很深的天、地、人相互影響的道理,包含著人道、天道的道理,並不是簡單的數字疊加。“一百零八式”,是三十六天罡加七十二地煞之數,是天數和地數相合。從這些可以看出,古代人創編武術套路從來也沒有離開陰陽、五行、三才、八卦這些數理邏輯。這是中國文化中獨有的。西方和古印度文化也重視數字,但是它們和中國道家文化的數理邏輯是不一樣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就體現在這裏,太極拳的傳統文化特性也體現在這裏。中國文化的根在易學,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也是符合易學道理的。太極拳承載著中國文化,就像書法、茶道、古琴等,都是裝載中國文化。太極拳套路是外表,是形式,它裏麵裝載的精髓是易學。易學的精髓是太極一氣、陰陽二氣、太極兩儀、三才、五行、八卦。我們懂得了這個數理邏輯,就知道古人編創太極拳套路不是隨意而為的,是非常講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