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衝突還是協調:城市化與文化遺產保護(3 / 3)

特別讓人欣慰的是,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地位及其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對此反複強調,指出:“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華民族也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曆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係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7]習總書記還在2013年8月提出“四個講清楚”,把包括文化遺產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與中國現代化的關係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曆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曆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8]從以上要求出發,離開作為中華傳統文化重要載體和現實反映的各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獻遺產等,這“四個講清楚”是無從表達和獲得實證的。可以說,我們終於扭轉了近代以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貶斥化、汙名化、妖魔化甚至毀滅化,這真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艱難過程。我們將可以看到,一個以“印歐”為代表的文化文明體係與一個以“漢藏”為代表的文化文明體係終於可以在世界上進行真正的對話,各競光輝,互補短長,協同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在城市化進程中保護文化遺產,也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城市,為了中華民族,也是為了世界不同文明的和諧、和平發展盡一份力量。

我們熱切希望,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應建立國家城市文化遺產保護行動綱領或行動計劃,明確保護宗旨、保護對象、保護規劃、保護要求、保護工作執行主體、保護經費來源等。城市遺產保護是一綜合性係統工程,涉及城市建成區的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土地、建設、開發企業、文化、文物、考古、旅遊、園林、環保、市民、執法等,靠某個政府部門獨立完成是不可能的。為此,城市遺產保護是城市多職能部門協同完成的戰略性任務。城市遺產保護應調動黨委、政府、社會、學術、企業等多方麵力量,汲取國際成功經驗,以法律為基礎,以現實為需求,完成中國高速城市化時代保護好城市文化遺產的偉大使命。

我們應該樹立這樣一種理念,現代化不是拆老建新。敬畏先人創造、保護文化遺產、提供宜居環境、發展文化經濟,這也是現代化不可或缺的內容。我們不能把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城市的發展對立起來,應該做到保護與發展相協調、保護與利用相結合,“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9],進而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10],在實現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中,把傳承曆史文明和創造現代文明有機結合,讓五千年華夏文明在我們的行動中複興,而不能讓它們在我們手中斷裂。

注釋:

①目前考古學界認為世界上最早的城市遺存是在西亞發現的耶利哥城址,其時代距今9000年左右(參見徐欽琦,謝飛,王建.史前考古學新進展——慶賀賈蘭坡院士九十華誕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此外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城是湖南澧水流域的城頭山古城址,其年代距今約6300年(參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澧縣城頭山古城址1997-1998年度發掘簡報[J].文物,1999,(6).)。這說明“城”及“城市”的誕生距今不超過10000年。

參考文獻:

[1]周躍輝.西方城市化的三個階段[N/OL].學習時報,2013-01-28.

[2]陳露.中國城市化發展的問題及方向[EB/OL].http:

[3]阮煜琳.喬依德:2020年城市化率或達70%[EB/OL].

[4]方莉,龔亮,李慧.失卻鄉愁,我們情何以堪——傳統村落保護迫在眉睫[N].光明日報,2014-01-09(16).

[5]師文靜.古建築保護任重道遠[J].重慶建築,2013,(10).

[6]倪巍.劉斌先進事跡介紹[J].浙江文物(電子刊物),2012,(3).

[7]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1.

[8]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5-156.

[9]丁林.習近平就建設首善之區提5點要求[N].新華每日電訊,2014-02-27(1).

[10]習近平.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25(2).

責任編輯:於向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