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低碳交通發展路徑選擇和政策導向
城市戰略定位
作者:何玉宏 謝逢春
摘 要:近年來我國城市機動車輛數量迅猛增長,伴隨而來的環境汙染、能源緊張、交通擁堵等負麵效應成為城市交通建設的瓶頸。實現城市交通可持續發展,構建低碳交通運輸體係,已成為當前我國交通運輸行業乃至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部署。從城市化、機動化、管理體製三個方麵,對城市低碳交通發展矛盾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路徑選擇,並從管理規劃、科技創新、環境保護方麵,提出了發展我國城市低碳交通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城市;低碳交通;路徑選擇;政策導向
Abstract:The number of vehicles in Chinese cities has increas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nergy shortage and traffic jam have become a bottleneck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Realiz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and constructing low-carbon transportation system have become strategic deployment of current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and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e analyze contradic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low-carbon transport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urbanization, motoriz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propose path selection of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put forward polici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low-carbon transportation of our country from the prospect of management planning, scientific &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words:city;low-carbon transportation;path selection;policy orientation
中圖分類號:C9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144(2015)-01-39(6)
1 導言
進入21世紀,隨著國家汽車產業政策的頒布,我國汽車工業飛速發展,與汽車生產、流通相關的重大舉措亦相繼出台,“汽車進入家庭”被確定為國家扶持汽車工業發展的戰略安排。截止2013年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1.37億輛,近十年汽車年均增加1100多萬輛,是2003年汽車數量的5.7倍,占全部機動車比率的54.9%,比十年前提高了29.9%。[1]機動車輛數量的迅猛增長給城市造成了環境壓力、能源緊張、交通擁堵等負麵效應。早在2007年,中國城市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達到82.9億噸,超越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中,城市交通占13.1%,是僅次於能源供應和工業生產的第三大排放部門。2008年《美國科學院學報》刊登的研究報告稱:汽車、輪船、飛機和火車使用燃料所釋放的氣體是目前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過去1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增加了13%,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增長率達25%。
當前,交通運輸行業是國務院確定的大氣汙染防治的重點行業之一,國務院明確要求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交通運輸體係,低碳交通成為當前我國交通運輸行業乃至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部署。近年來,我國城市交通運輸發展始終存在交通供給量難以滿足需求量的矛盾,政府在逐步增加交通供給緩解供求矛盾的過程中,卻為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交通擁堵以及能源緊張等新問題而絞盡腦汁。如何貫徹落實黨中央的重要戰略部署,如何實現城市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政府和學界關心的重要議題。
2 城市低碳交通發展的矛盾分析
推進城市低碳交通體係建設,不是形式和口號,而是滲透於交通運輸行業各相關領域的政策安排。當前,我國城市低碳交通發展阻力大、困難多。究其根本,與城市化、機動化以及管理體製相對落後等原因緊密相關。
2.1 發展低碳交通與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之間的矛盾
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實質就是從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的工業社會的轉變,城市化是實現這個轉變的重要過程。自1949年至今的半個多世紀,伴隨著工業化的推進,我國城市化總體上經曆了一個城鎮數量不斷增加、城鎮人口規模不斷擴大、城鎮人口比重不斷上升的發展曆程。截止2012年末,全國共設有城市658個,城鎮人口總數達6.91億,城市化率達到51.57%,意味著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鎮中。[2]
由於城市規模的急劇膨脹,城市社會係統內各部分之間的平衡不斷被打破,人口增長過快超過了其他各項事業的發展速度,這就不可避免地誘發了交通需求的急劇增長。人口與社會活動的大規模集聚,使得日常交通量大幅度上升。為了滿足交通需求量不斷上升的需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必需速度加快。但是,供給的慢變性無法完全滿足需求的快變性,機動車輛的迅猛增長,給城市帶來了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能源緊張以及交通擁堵等新問題。因此,雖然城市化是現代社會不斷進步的重要標誌,但是卻是我們研究城市低碳交通不可回避的現實背景。
2.2 發展低碳交通與機動化進程不斷加快之間的矛盾
近年來,我國城市機動車輛增速驚人。以北京這樣的超大城市為例,早在2009年時,機動車數量已經超過400萬輛,時隔一兩年,即超過500萬輛。與同樣的超大城市東京相比,北京機動車數量從200萬輛增長到300萬輛用了4年,東京用了10年;從300萬輛增長到400萬輛,東京用了12年時間,而北京僅用了2年時間;400萬輛以後北京發展速度不減,而東京則進入了緩慢發展階段。[3]
我們可以把機動化看成城市化的衍生品,但是以汽車工業推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讓我們不得不把機動化看做是造成城市低碳交通發展的現實障礙。進入21世紀,汽車工業在我國多個城市蓬勃發展,市場是這場發展的根本動力,但是政府的政策支持卻是汽車工業發展的潤滑劑、催化劑。當前,我們很難對這些政策的合理性、科學性進行評估,但是產生的城市交通問題卻讓我們棘手,也許正是機動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才為我們發展城市低碳交通設置了阻礙。
2.3 發展低碳交通與管理體製相對落後之間的矛盾
這是影響最為深廣的原因,也是最基本的原因。在計劃經濟體製下,市場的力量完全被忽視,再由於認識上的問題,城市交通沒有受到計劃製定者重視,結果導致城市交通長期落後。而城市交通管理體製則明顯存在管理條塊分割、決策係統缺乏權威性、缺乏完善的反饋係統等弊病。這就導致了決策與執行機構忙於具體事務、眼前事務,無暇顧及城市交通發展的科學規劃,往往導致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惡性循環。麵對黨中央、國務院發展低碳交通的總體要求,我國城市當前的交通管理體製如何改革落後的體製弊端,以滿足當前交通發展的新要求、新挑戰,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並付之實踐的新任務。
3 當前中國城市低碳交通發展的路徑選擇
城市交通發展的根本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從現階段我國國情來看,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可能停滯、機動車數量不可能休克式減少。那麼,在現實條件下,中國城市低碳交通發展必須有創新思路。
3.1 倡導公共交通優先,推廣低碳交通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