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型城鎮的城鎮化發展模式轉型
城鎮化研究
作者:胡小武 丁燕燕
摘 要:城鎮化的動力機製決定了一個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港口型城鎮具有非常典型的特色化發展模式,但如何從單一港口經濟轉變為多元經濟推動模式,既是堅持特色,更是拓展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必然選擇。啟東市呂四鎮從港區經濟到多元經濟模式的探索,預示了中國特色城鎮化發展的新的趨勢。問題雖然也有,但走新型城鎮化之路,通過發展實現轉型和優化是一條正確道路。
關鍵詞:港口型城鎮;新型城鎮化;多元經濟模式
Abstract:Urbanization dynamic mechanism determines the ability of a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Harbour - typed town with a very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model,But how to transform the economy from one port to promote a diversified economy mode,Both insist Features,Expanding capac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Exploration of Qidong City Lvsi from Port economy to a diversified economy mode Indicates a new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aking a new road of urbanization To achieve the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ransformation is the right way.
Key words:the harbour - typed towns; new - style urbanization;multiple economic models
中圖分類號:C9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144(2015)-01-28(5)
“城鎮化”也稱為城市化,是鄉村轉變為城市的一種複雜過程,是在近現代工業化發展進程中,人口大量遷入到城市聚集居住、聚集生產、聚集生活的一種社會現象。城市化是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標誌,是現代化進程中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雖然自古就有城市,但城市化卻標誌著人類文明發展史進入到一個新的曆史階段。在現代政治經濟活動中,城市有著明顯的優勢。聚集生產、聚集生活帶來了巨大的集約化效應。[1]隨著近年來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技術的進步,中國的城鎮化急速發展。農業經濟逐漸向非農經濟區域轉移並產生空間集聚,城市規模不斷增大,城市範圍向外圍擴展,區域內的城市數量不斷增多。
現代港口是城市工業、對外貿易與物流運輸的戰略重地,不僅承擔著交通運輸、貿易交流的重要作用,在帶動當地的工業產業方麵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並逐步的實現了以工業化和產業化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城市化發展模式。港口與城市之間的密切聯係也在國際貿易和國際間交流的不斷加深中顯得更為突出。
1 呂四鎮的城鎮化發展形態與現狀
呂四鎮是一個具有1300多年曆史的文化古鎮, 自古被譽為“黃海明珠”,有濃鬱的“呂祖文化”積澱。因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四次來此故得名呂四。又傳說古代這裏棲息著大片白鶴,故又名鶴城。
2008年啟東市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原先的呂四鎮、天汾鎮和兆明鎮合並組成新的呂四鎮。2011年,呂四港經濟開發區與呂四鎮探索實施一體化管理,2011年底,呂四漁港經濟區圍堤工程結束,實施吹沙成田,挖入式港池建設全麵啟動,呂四港航道正式通航,兩閘外遷工程全麵推進。隨著一批重特大項目的落戶,石化、裝備製造、能源等臨港產業板塊初步形成。[2]呂四鎮突出打造臨港工業新城,重點發展電力能源、石油化工、金屬冶煉等臨港重化工業和大型港口物流,並製定了相應的優惠政策以吸引大型企業進駐工業園區,從而形成產業的集群化。
1.1 呂四鎮的人口變遷
作為一個海港型城鎮,呂四鎮的勞動人口的流向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從事海洋漁業,這一類人或擁有私人的漁船從事海洋漁業,或選擇在近海、港口附近進行海產養殖與加工。這種類型的居民生活和工作與當地的地理環境條件密切相關,屬於靠海吃海類,因此會固定的生活在當地,較少出現流動。另一種類型就是務農,這種家庭中的男方會作為勞動力外出務工或者在當地的工廠工作,女方則會選擇“半工半農”的方式來實現家庭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這一類型的家庭在人口流動方麵往往會跟隨經濟收益來進行轉移。但是近年來,從事農業能獲得的收入已經幾乎不能應付生活,農民們對於土地和農業的熱情與執著正在不斷降低,勞動力流動正在發生。
隨著呂四鎮在產業定位和經濟方麵的發展,除了最初的簡單加工業,其他各種門類的工廠競相在呂四紮根,這給了當地人更多的工作機會和選擇,同時也吸引了更多的外來勞動力進入呂四。呂四在新型城鎮化的道路上不斷發展並形成一種內在的拉力,吸引著外地的戶籍人口落戶,也吸引著外遷的戶籍人口回遷,這種拉力是城鎮化建設能夠順利進行的一個基本保障,能為呂四的城鎮化建設帶來不斷的動力和積極向上的拉力。2008年行政區劃調整後,呂四就成為啟東市第一大鎮,到2013年統計在籍人口達17.8萬之多,占據了整個啟東市的幾乎五分之一。
1.2 呂四港城鎮化空間結構變遷
按照啟東市呂四鎮總體規劃(2005-2020),呂四鎮以呂四片區為鎮域行政商業文化中心,以秦潭片區為副中心,現狀工業向三個工業集中區集中,形成“一鎮兩片、三軸、六區”的城鎮空間結構。呂四片區在現狀基礎上以向東拓展為主、向南發展為輔,適當向西發展,形成集中團塊狀的用地空間形態。[3]在集約用地的理念指導下,鼓勵和引導長期從事二、三產業的農民整體搬遷進入城鎮,促進城鎮化進程的提高。同時推進建設農村集中居住點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完善,積極引導傳統分散居住的農民向集中居住的點集合。在自身集中團塊的發展趨勢下,逐漸融入上海一小時經濟圈。依托上海的經濟與交通地位,發展當地的海港與工業經濟,形成成熟的城鎮、鄉村共同發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