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呂四鎮的產業發展
產業的發展主要由市場需要決定,呂四鎮發展產業的支撐點和方向主要體現為海岸線與交通線拓展。一是緊鄰國內外產業轉移最為活躍的地區,且具備產業轉移的條件與基礎:活躍的市場、便捷的交通、優質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充裕的土地儲備。[4]呂四港位於我國經濟最活躍的長江三角洲地區,處於長江與沿海“T”型結構主軸線的結合部,南與上海僅一江相隔,北靠廣闊的蘇北平原。二是交通幹線導向。隨著寧啟鐵路二期工程、揚啟高速公路、滬崇啟大通道等工程項目的建設,呂四港區的物流集散優勢更加凸顯,與上海、蘇州、南通三大城市的距離均在1小時車程以內,是難得的具有江、海聯運特點的港口。上海“十二五”規劃期間要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與重構,一些不符合產業發展轉型規劃的門類將轉移出去,鑒於蘇南等地區較高的土地和人力資源成本,啟東的呂四鎮成為此次上海和蘇南地區產業轉移的首選。呂四港擁有的獨特地理和資源優勢將為呂四和啟東的新城鎮化建設提供強有力地支撐,以港興工、以工興城、臨港產業成為主要空間優勢型產業布局與城鎮化增長形態。
1.4 呂四鎮的城鎮化基礎設施的發展與完善
在今年的發展中,呂四鎮結合當地的實際,投入了大量的財政資金和人力在鎮區的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方麵,將河堤、綠地、道路相結合,創造和諧的人居環境,改善城鎮居民的生活質量。截止2012年底,呂四的如意大道、通鋼大道等港區主幹道建成通車,221線北延線、鶴城北路北延段、府前路改造等鎮區道路全線竣工,市民廣場、街心花園、鎮區公廁改造等市政工程全麵完工,盈港市場投入使用,鎮區路燈、道路、綠化、下水道管護基本到位。[5]與此同時,呂四鎮也開啟了集約用地的模式,對零散、不成規模的工業工廠布局進行調整,使得這些分散的部分向一處集合,形成集中的工業產業園區,提高城鎮土地利用率,逐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 呂四鎮的城鎮化發展主要動力
呂四作為江海港型城鎮,在發展城鎮化的道路上與江蘇的其他城鎮相比優勢非常明顯。除了原有的地理和海洋優勢之外,在城鎮化的過程中,當地政府依托現存的優勢進行產業開發和調整,形成了以海洋漁業物流為主,輕紡機械為輔,旅遊資源開發共同發展的一條道路。工業發展的精確定位為呂四城鎮化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2.1 堅守傳統臨港水產業
呂四漁港有著百年曆史,1992年被農業部批準為國家一級群眾漁港。1995年漁港水產品批發市場被確定為國家首批重點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2002年又通過國家中心漁港評審,成為六大國家級中心漁港之一。作為代表性的海港型城鎮,水產養殖和加工依舊是呂四的傳統主打產業,呂四鎮想要順利的實現城鎮化發展的目標,必須發揮原有的海洋資源豐富、產業基礎良好的優勢,堅持發展海洋漁業這一特色產業,將呂四港打造成集海產品加工、交易、冷藏、養殖和休閑旅遊為一體的特色旅遊產業基地。
2.2 推進港口物流基地建設
互聯網的急速發展,物流的速度和效率成為互聯網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製約因素。作為海港城鎮的呂四有著便捷的海運條件,也處在上海經濟一小時的圈子中,依托這些優勢因素,正在朝著發展國家級物流基地的目標前進。一旦發展起來,將成為江浙滬、長三角一帶的物流集散中心,對於啟東、呂四的經濟、社會發展都會有明顯的推動作用。物流作為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物流基地的形成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的參與,這一產業鏈的形成可能會吸引大量的外出務工人員回鄉或者是吸引更多外地的勞動人口流入,城市或地區對於勞動人口的吸引程度也是衡量城鎮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而勞動人口的流入又會進一步推動當地的工業產業的發展與進步。
2.3 紡織工業形成完整產業鏈
南通有著悠久的紡織曆史,生產的土布、棉紗、絲綢、服裝等產品遠近聞名。同時,南通也是國內重要的棉、麻原料產地。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斷發展,在南通市各縣市形成了明顯的紡織產業集聚現象。呂四鎮距離南通直線距離50公裏,在紡織行業上與南通相互依托,相互協作,共同發展。紡織業作為呂四鎮的傳統產業之一,在製帽、成衣、針織方麵頗有優勢,並且已經形成了一條相對完整的產業鏈。近年來在地域產業集聚方麵不斷發展,作為呂四鎮的傳統產業,在城鎮化的道路上不斷的堅守與發展也能為呂四的城鎮化建設增加不少的動力。
2.4 五金機械產業突破性發展
電動工具產業是江蘇省啟東市區域經濟發展中日益興起的特色產業,也是該市最具爆發力和發展潛能的優勢產業。這幾年,以呂四鎮為中心的電動工具整機及零配件生產企業迅速集聚,迅猛發展,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電動工具產業鏈,並成為全國電動工具業“三分天下”之重要一極,被南通市政府和江蘇省政府列為重點培育的經濟板塊。2010年上半年就已經累計實現規模工業應稅銷售9.5億元,同比增長59.2%。2008年的行政區域規劃將天汾劃入呂四鎮版圖,這將使天汾的五金產業逐漸成為呂四的另一個支柱產業。2009年呂四就有生產各類電動工具整機和轉子、定子等零配件的企業近300家,與電動工具產業相關的塑料、橡膠、鋁製品、印刷、包裝箱(盒)等配套企業30多家,勞動就業人員近8萬人,有電動工具整機產品300多種,配件2000多種,年產值近40億元,約占全國電動工具總產值的16%。[6]借助呂四的港口和物流優勢,以電動工具為核心的五金機械產業一直得以快速發展,並成為呂四鎮拉動非農就業的重要產業。
2.5 新興電力能源產業的增長
2010年6月6日,大唐呂四港電廠第四台60萬千瓦機組開始正常並網發電,至此,大唐呂四電廠一期工程全麵竣工,作為南通市的發電主力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緩解之前的電力供應矛盾。還可向“長三角”其它地區輸電,對改善華東地區電源布局將發揮積極的作用。作為啟東市最大的一個電力輸送工廠,大唐電力對於啟東地區的勞動力也存在一定的吸引力,同時,電力設施和相關工程人員也隨著電廠的入駐而進入呂四,增加了當地的勞動力輸入,也促進了呂四鎮的經濟的相對活躍。
2.6 衍生休閑旅遊的發展
崇啟大橋建成通車後,呂四正式納入上海一小時交通圈中,人員往來兩地更加便捷頻繁,呂四成為許多上海人周末出行休閑的目的地。呂四鎮也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發展了很多以海鮮、海洋為主題的農家樂,形成了一連串的旅遊產業。旅遊作為一個勞動密集型的服務產業,對於勞動力的要求比其他的工業更低,更能吸引當地的村民,對於提高當地農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