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論社區居民心理科學的普及(2 / 3)

2.居民對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的接受程度。

利用“如果您遇到了心理問題,您是否願意接受社區提供的心理谘詢”等問題,調查居民對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的接受度,37.4%的被調查者選擇“十分願意”,幾乎占被調查者的一半,說明對於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這種形式,居民的接受程度還是不錯的;35.2%的被調查者選擇“不願意”;還有 27.4%的人選擇“了解情況後願意”。這一調查結果顯示,近三分之一的社區居民願意接受社區心理健康服務,但由於各種原因,還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不願意接受,選擇猶豫。

3.居民獲得心理健康知識的途徑。

目前,關於居民對心理健康知識的了解途徑,48.5%的人從電視中獲得;34.7%的人從網絡中獲得; 22%的人從報刊書籍中獲得;17.2%的人從廣播中獲得;24.7 %的人從社區或城市宣傳欄中獲得;13.1%的人從手機短信中獲得;6.2%的人從其他途徑獲得,如微信。關於“是否參加過社區舉行的心理健康宣傳、教育、谘詢活動?”,36.4%的人“我不知道社區是否開展過這項活動,所以沒有參加”;33.8%的人“社區開展過這項活動,但是我沒有時間參加”,23.6%的人偶爾參加;6.2%的人經常參加。在“目前您對心理健康知識的了解,是通過哪些渠道獲得的”的選項中,僅有24.7%的人選擇“社區或城市宣傳欄”。由此可見,心理知識宣傳力度不夠,居民參與社區組織的心理服務活動不積極。

4.居民對社區心理健康服務人員需求狀況。

對於“您願意接受下列哪些人所提供的社區心理健康服務與教育工作”,有 43.0%的居民選擇心理學專業人士;23.7%的人選擇心理誌願者;15.5%的居民選擇閱曆豐富的年長者;12.4% 的居民選擇精神科醫生;12.1%的居民選擇社區幹部;16.5%的居民選擇社會工作者,還有5.2%的居民選擇其他人員。

(二)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的開展狀況。

1.社區心理健康工作人員。

通過跟社區工作人員的訪談了解到,目前張家港部分社區已經開設了心理谘詢室或心理談話角,有些社區還聘請了專業的心理老師或心理谘詢師作為社區兼職工作人員,社區工作人員中很多也持有社會工作師資格證,但是擁有心理谘詢師資格證的人為數不多,大多數社區還沒有配備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

2.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內容。

在“您的社區中,您覺得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的首要工作任務是”的選項中,有30.5%的人選擇心理健康知識宣傳;20.3%的人選擇舉行心理健康講座;18.2%的人選擇團體心理輔導;19.6%的人選擇一對一的心理健康谘詢;7.2%的人選擇網絡谘詢;4.2%的人選擇心理健康熱線。說明社區居民期待不同形式的輔導。

3.社區心理健康服務效果。

“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如公益性的心理健康宣傳、教育與谘詢)作為社區的一項工作任務,您認為對居民工作、生活有無幫助”調查結果顯示:53.3%的居民認為“有促進作用”; 25.2%的居民認為“作用不明顯”;18.3%的居民認為“沒有作用”;還有3.2%的居民選擇“負麵作用”。這一現狀說明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的效果還需增強。

(三)社區心理科學普及存在的問題。

1.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工作人員缺乏專業化、規範化。

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這在國外早有共識。如美國要求專業人員具有臨床心理學博士、哲學博士或教育學博士學位,歐洲有些國家要求從業人員有博士學位,有些國家要求有碩士學位和臨床經驗。在本次調查中,已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的社區均沒有專業心理工作者,隻是依賴兼職人員和誌願者。這種情況說明,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工作人員缺乏專業化、規範化,已成為製約心理健康服務事業發展的瓶頸。

2.心理科學知識普及率低,心理健康活動參與積極性不強。

在已經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的社區中,心理知識的普及率低,很多人對社區宣傳心理知識不清楚,對社區精心設計的心理教育活動參與率低。在和部分居民的訪談中,我們了解到,大多數居民表示隻聽說過心理健康這個詞,或者知道幾種不健康的表現,即其對心理健康的認識還停留在非常初級的階段。對心理健康的認知必然影響到其參與相關活動的行為,造成居民參加活動的積極性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