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論社區居民心理科學的普及(1 / 3)

淺論社區居民心理科學的普及

出類拔萃

作者:楊健 方玨

摘 要: 本研究試圖了解社區居民心理科學的普及狀況,尋找普及心理知識的方法和途徑。通過自編張家港市社區居民心理健康服務情況問卷、防禦方式問卷調查及訪談社區工作者,選取張家港市長安社區、萬紅社區、沙工社區等社區居民,發放問卷300份。調查內容包括社區居民心理健康現狀、對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及社區普及心理科學知識情況等,共收回有效問卷278份。調查結果顯示,居民中有27.9%的人防禦方式不成熟,70.3%的居民關注心理健康方麵的問題,64.8%的人願意接受心理健康服務。在對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量上,36~45歲社區居民需求最高,為38.5%,其次為25~35歲和46~59歲,分別為24.3%和23.8%,60歲社區老人需求量最低,為13.4%。有59.5%的人認為,如果遇到心理困惑,希望接受心理專業人士和社會工作者的幫助。如社區心理知識宣傳力度不夠、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人員缺乏專業化、心理科學知識普及率低、心理健康活動參與積極性不強。因此研究者認為,目前社區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比較迫切,社區可以通過規範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內容及標準、組建專業化服務團隊、普及心理健康理念、加強配套設施建設等途徑讓心理科學深入人心。

關鍵詞: 社區居民 心理健康知識 普及途徑

一、社區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的必要性

(一)人們麵臨各種心理困惑,需要心理疏導。

快節奏的生活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倍感壓力,增添了許多解不開的心結,如工作和生活上碰到的各種難解問題、小孩學習成績不理想、鄰裏關係緊張、夫妻家庭矛盾、婆媳關係不和諧、空巢老人等,因而產生緊張、焦慮、失落、抑鬱、情緒激動等狀態。多數人因各種原因,情願獨自苦咽,並長期受到困擾,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二)社區在心理科學普及方麵有其便利條件。

社區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綜合群眾基礎機構,通常是集中在固定地域內的家庭間形成的社會網絡,居民比較集中、居民信息通暢、管理便捷。從社區建設層麵來說,一個健康發展的社區勢必要求成員的各種需求都得到滿足,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心理需求,因此,心理健康服務是社區建設的重中之重。

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是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內容,是以社區為單位,由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工作人員運用心理健康規律,為社區居民提供以保障和促進人群心理健康為主要內容的心理知識普及。它能夠幫助人們重新認識自我、他人和社會,培養溝通技巧,提高個體的整體素質,包括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從而減少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發生。

(三)社區心理科學普及對居民具有積極的社會支持作用。

每個人都在與他人的聯係中生存,這種人際間的關係是每個人發展必需的要素,也是人的一種內在的基本需要。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質是其社會關係的總和”,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人在滿足了生理和安全需要之後,所麵臨的內在需要就是“歸屬”和“認同”需要。滿足了這種需要,人才會有健康的發展,不然,人的發展就會受阻,發展不健全,就會產生心理疾患。研究表明,相同的壓力情境對不同個體產生的影響和作用不同,那些較少發生心理危機的個體,一般有著較多的、同時也是較為和諧的“社會關係”,他們能夠得到來自伴侶、朋友或家庭成員等較多的支持,相比那些很少獲得類似支持的人的心理承受力更大,身心也更為健康。

二、社區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的現狀

(一)居民對社區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

1.居民對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內容需求狀況。

關於對居民“讓您感到困擾的心理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31.2%的人選擇“工作壓力大”;22.5%的人選擇“身體健康欠佳”; 30.3%的人選擇“子女教育問題”;還有7.8%的人選擇“家庭關係不和”;5.3%的人選擇“個人或家庭的經濟困難”。在對“在心理健康服務的內容方麵您最希望得到哪些方麵的指導”備選答案的選擇中,比例最高的是“家庭教育與親子關係”,占到被調查者的 28.7%;其次是“個人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控製”,占到23.6%;緊跟其後的是“工作壓力應對”,占19.6%;之後是“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占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