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版畫具有較強的複製性,便於參加各種形式的交流,同一份作品可以同時參加異地展覽,或者送親友,還可以在家裏和公共場所懸掛。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些作品都是以原作形式出現的。那麼在印製這樣大批量的版畫作品時,教師適時對幼兒進行遊戲引導,能更加提高孩子們的創作才能。幼兒園可以通過舉辦畫展、組織孩子作品參加競賽等活動給孩子展示自己的平台,當孩子們重複運用一個製好的板子進行多批次的印製時,所呈現的不同效果會讓幼兒驚詫,很多不經意的效果會不斷呈現在幼兒畫麵中。當他們的作品受到他人的讚許時,會顯得信心十足,進行下一步創作的欲望會更強烈。孩子學習的自覺性在不知不覺的過程中就提高了。美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羅恩菲德將藝術視為遊戲的一種形式,認為兒童在美術活動中,內在需要得到了真正的滿足。這樣看來,對於幼兒來說,遊戲是他們的天性,更多的是一種自我表現,從中積累經驗,獲得愉悅的體驗。
幼兒是天生的畫家,這源於幼兒對美的“原始認識”,在孩子充滿童真的年齡,他所做出的每一個舉動,或者說的每一句話,都可以當做作品來仔細研讀。在與幼兒接觸的過程中,不論是抱在手中嗷嗷待哺的嬰孩,還是淘氣競走的懵懂小生,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的新鮮感及所做出的各種反應都是讓人感動甚至驚歎的。其與生俱來的在美術方麵表現出的朦朧認識和濃厚興趣,我們應盡一切可能保護和開發,一般來說,孩子們對色彩、線條有一種天生的喜愛之情。愛美是童真,當孩子第一次拿起筆套或者手指印畫時,那是孩子最原始的版畫創作,是孩子對周圍世界的主動原始反應。這時,教師應給予孩子及時的鼓勵和引導。
在版畫教學中,由於其豐富的延展性,進行遊戲時可以選取的方向和類型多樣性較強。在通知幼兒遊戲之前,傳達給幼兒的應該是通俗易懂、簡單明了又充滿強烈吸引力與誘惑力的話題。所以在遊戲名稱的設計上要符合兒童的心態,作為與幼兒交流,吸引幼兒注意力的完美跳板。小孩子間的競技性比較濃厚,在設計課堂名稱時可以運用一係列遊戲比賽在幼兒間形成良性競爭。比如教給孩子簡單的刻刀用法時,教師應選擇“看誰刻出的線條最豐富”、“小小畫家自畫像”等類似比賽的遊戲。還有在對顏色的搭配與重組中教師可以利用“小小分組”激發幼兒進行團隊戰鬥的鬥誌。當然,在每次課堂遊戲比賽結束後,要給予勝出方幼兒所需的獎勵。對於每一個參與者而言,具有強烈的號召性與感染力。
我們倡導遊戲融入教學的價值定位應該是保持學習者擁有的對生活方方麵麵的積極向上、樂觀自主的學習心態。我們要在教學中充分保護幼兒心中最原始、最純淨的畫畫淨土。因而在幼兒版畫教學中應當從學生自身內在驅動力出發,利用版畫動手性強的特點,鼓勵幼兒在遊戲中自主探究,遊戲化教學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活動中隨意發揮,尊崇內心,畫畫不再是老師硬塞的任務,而是內心喜悅的表達方式,這樣才是真正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