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握交流方式,進行有效交流
現代通訊技術發展迅猛,人們交流的形式也變得多樣化。這無疑是教師與家長之間進行有效交流的福音,教師可以根據家長不同的性格,運用不同方式與家長進行交流。電腦與手機的普及,也為實現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如有的家長喜歡麵對麵的交流,教師就在家長接送孩子時,聊聊孩子的情況,也可以進行家訪;有的家長喜歡書麵交流,教師可以寫信,也可以用電話、郵件、短信與家長交流;有的家長不喜歡麵對麵交談,又覺得書麵交談不清楚,則可進行電話交流。我認為進行有效的交流,就是在最短時間內,用最能讓家長接受的方式,把教師想向家長反映的情況、建議告訴家長,並且了解家長的要求和想法。有效的交流要求不浪費時間,並不是怕麻煩,而是節省時間,與更多的家長交流。舉個例子,大多數孩子都存在問題,就可以在家長會上說明,不用與家長分別一一交流。又比如,在教師與家長才會談後不久的一段時間內,孩子表現得很好,家長也很滿意,不必多過問,或者家長非常忙碌,無暇做過多交流。這時候,教師就可以采取“一句話交流法”,在家長接送孩子時,用一兩句話向家長反映孩子的情況。如“今天××也很乖”,“今天學了××,回家再輔導一下”,等等。這樣既可節省家長時間,又可迅速地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情況,教師也可以用更多的時間與需要溝通的家長進行深入交流。
在美國幼教機構,家長與教師“約談”已形成製度。“約談”類似於中國的家訪,但更有目的性,也更全麵。“約談”前,教師與家長雙方都要做好準備。在“約談”中,教師簡要、全麵地彙報孩子這段時間在幼兒園裏的表現,著重談孩子的進步和優點,展示孩子的作品,並提出建議。家長談孩子在家裏的情況,近來的變化、存在的問題及對幼兒園的要求。雙方共商下一階段具體的教育目標與措施,以便共同有效地促進孩子的發展。我認為這種“約談”的形式,非常值得我們在家訪中借鑒。而且這樣全麵的交流對家長和教師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每年應至少進行一次。另外,在與家長交流時,教師也應該注意自己的用詞、語氣、眼神和動作,這些都會影響家長對教師的理解。例如,提出批評與建議時,語氣要盡量委婉,單獨與家長提出,不能當眾指出孩子的錯誤和缺點。掌握好合適的交流方式,才能與家長進行有效交流,引導家長配合好教師的工作,也讓教師更好地滿足家長的要求,使家園同步教育變得和諧。
總而言之,教師與家長的交流是一門需要技術與策略的藝術。要掌握好這門藝術,幼兒教師必須先付出努力,與家長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夥伴關係,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家園合作關係,達到家園同步教育,促進孩子全麵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