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寬容、理解、愛護學生
隻要是人都會犯錯,更何況是學生。寬容學生的錯誤和過失;寬容學生一時沒有取得進步;寬容學生的任性和調皮。小學生更需要理解與寬容。新時代的少年兒童富有幻想,敢於實踐,常常有一些近乎離奇的想法和做法,另外,一年級的小學生自製能力較差,是非觀念不十分清楚,容易幹傻事,犯錯誤。對待孩子,我們要有愛護孩子的心。假定沒有愛護兒童的心,雖你“滿口珍珠”,結果仍會不理想。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3歲的小孩隻知道愛和惡;同樣一個孩子,有的人抱他他會哭,有的人抱他他會笑,這就是各個人愛護小孩的心理不同。對孩子,不能有歧視的態度,要把每個孩子當做自己的孩子,一視同仁,有了這種心,孩子們就會被我們感動。
六、家校及時溝通,取得家長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一年級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麵往往不知從何入手,對孩子的教育存在過於溺愛的傾向,為此,我精心準備了各個學生的資料,針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的養成與家長逐個交流,對家長的教育觀念認真疏導,細致說理,共同探討教育的有效方法,努力贏得家長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平時隻要發現新的問題就及時通過電話和家長聯係,爭取第一時間得到家長的配合,孩子取得進步也及時致電家長。在校期間,我也會和來校照看孩子的家長做短暫溝通,及時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
七、把音樂用於班級德育教學之中
音樂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疲勞之餘的“調節劑”。音樂對於培養人素質的獨特性,是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它不但使學生受到情趣的感染與熏陶,而且使人多方麵的智能得到發展。把音樂與德育教育有機融合,讓學生課餘時間受到音樂的熏陶感染,教育學生潤物細無聲,在實施德育教學、培養學生素質方麵,將會收到意外的驚喜。
現代科研結果證明,音樂的神奇力量確實有助於孩子的成長與發育,並對其一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對於音樂與人類智慧的關係,法國文豪雨果指出,開啟人類智慧寶庫的鑰匙有三把:一是數學,二是語言,三是音符,數學使人學會思維,語言使人獲得知識,音符使人富於想象。而當代一係列的科學實驗表明,從小對兒童進行音樂教育,不僅可以使他們受到藝術美的熏陶,還對其身心健康和成長發育有著不可忽視的重大影響,兒童音樂教育也越來越多地受到家長、老師、專家的普遍關注。開學第一天,我就利用課間時間和午飯時間為孩子們播放優美的輕音樂,讓孩子們受到音樂的感染。課間追逐的孩子少了,歇斯底裏吼叫的孩子少了,課間看書的孩子多了,畫畫的孩子增多了。課間文明休息漸漸成為我班孩子的一種習慣。下課了,孩子們在音樂聲的陪伴下,都會做好三件事:收拾書本,準備書本;對整齊桌椅;撿垃圾。美國加州大學的科學家證實,接受音樂訓練兒童的智商明顯高於其他同齡兒童;日本幼兒開發協會的母親們證明,給寶寶聽莫紮特小夜曲能使孩子更加活潑聰明;美國國會議員及五百強企業的高級主管中,有近九成的人在幼年受過音樂教育。所以,讓孩子們多受到音樂的感染和教育非常有必要。
古人雲:“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一年級的孩子們的心靈是一張潔白無瑕的紙,就看你畫上去的是黑色的斑點,還是亮麗的彩虹。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要付出永遠也不嫌多的時間、精力、耐心、細心、愛心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讓我們以青春、智慧、熱血鑄造學生的七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