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一年級班主任工作初探(2 / 3)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從第一天開始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英國作家薩克雷也說:“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一個動作,一種行為,多次重複,就能進入人的潛意識,變成習慣性動作。小學一年級學生剛剛進入學校,應該引導他們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道德行為習慣。

1.抓常規教育,反複抓,抓反複。

開學第一天,讓學生懂得基本的學校學習常規和行為習慣常規。如上課要認真聽講;小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就像親兄弟、親姐妹一樣;用別人的東西要先征得主人的同意……讓學生一上學就知道哪些事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明確學生頭腦當中的是非觀念,並在開學的第一學月反複抓。

2.將順口溜運用於常規教學中。

麵對剛入學的孩子,當你笑眯眯地對他們提出要求:上課要認真聽講,抱臂坐正,多動腦筋,積極舉手發言……孩子們可能答應的聲音很響亮,但是真上起課來就不是那回事了。孩子站隊動作懶散,還東張西望,隨意聊天時,你喊十句:站好了,不要講話了,可能有點效果,不過,不會超過一分鍾,他們還是老樣子。

這時候,就需要我們運用一點朗朗上口的小兒歌、順口溜組織教學。例如:想讓孩子注意聽講,就問:誰的眼睛看老師?答:我的眼睛看老師。誰的身體坐得直?我的身體坐得直……這樣孩子的注意力立即集中起來了。

3.開展班級競賽活動。

開學第一天,讓學生明白基本常規之後,我在黑板一角畫上孩子的座次表,分別用幾組幾號代表這個孩子,用“正”字加減表揚次數。第二周,我發揮榜樣作用,讓孩子以身邊的孩子為榜樣。第三周,我采用數字的形式記載表揚次數,每個人每天給予基礎分5分,中午吃飯時,就根據這個情況排隊,下午再根據這個情況獎勵學生,如果當天得到了五次獎勵,就在他的額頭上貼一隻漂亮的蝴蝶。同時根據每個小組的表現,給每個小集體加分,培養孩子的榮譽感。

4.將習慣教育活動寓於生活中進行。

習慣的培養,要避免說教。無論是班級的規章製度還是學生的習慣養成,都要避免說教和強製,讓孩子在具體的實踐中感悟、遵守。現代教育中的一個最大問題是知行脫節,家長、教師都不踐行,隻是要求孩子不做這個,不做那個,孩子一頭霧水。所以,教給孩子好習慣不能和生活脫節,例如在教給孩子飯前洗手這個習慣時,我連續幾次在孩子們活動之後吃東西之前給他們一個洗手的建議,不用講很多大道理,孩子們就會自覺養成吃東西之前洗手的習慣。同時我自己也會按照我講的要求去做,言傳身教,對於道德、習慣的培養,要慎言,更要注重身體力行。

四、培養老師的好助手,學生的好榜樣

對班幹部的幫助和培養,可以說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細水長流,源源不斷。小助手是聯係老師和同學的橋梁,是老師的得力助手。班主任要建設一個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良好班集體,必須建設一支工作認真負責、能獨立高效開展工作的小助手隊伍。從開學第一天起,我就注重發掘有能力的小助手,對一些有潛力的小助手,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以點帶麵,在班級管理中,積極培養好小助手,教給他們工作方法,放手讓他們開展工作,發揮他們的引領作用,迅速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提高班級管理質量和效率,同時減輕班主任工作,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

要注意的是,當班幹部取得一定成果時,一定不要吝嗇語言的鼓勵,並在全體同學麵前給予讚譽,使其獲得的體驗成為人格素質的組成部分。當然,班幹部的培養非一朝一夕的事,其中的艱辛也隻有自己才能體會。班主任如果真的重視班幹部的培養,那麼經曆過風雨後一定會看見彩虹。但不管是怎樣培養,我覺得前提條件是師生的感情基礎。班主任在整個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的主旨思想。正是有了平時對學生的關心、尊重與理解,才換來開學一個月後,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很快轉變自身的角色的結果,成為一名真正的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