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班主任教育應觸動學生的靈魂(2 / 2)

在第二天的日記裏,他寫道:“我會按老師說的去做,我要做個好學生,讓同學們都刮目相看,更不能讓老師失望。”看著他的日記,我感受到了,是愛心讓迷途的“羔羊”知返了。

二、身教重於言教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除了父母長輩等家庭成員之外,就數教師了。教師必須處處、時時、事事、言言、行行嚴格要求自己。因為小學生的模仿能力特別強,如果教師言行上不嚴謹,則勢必會不知不覺地對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造成影響。

論語有雲:“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有一次班會課上,我看見教室地上有很多紙屑,於是彎下身子將紙屑一片一片地撿起來,學生看見我在撿,也都加入了我的行列,教室很快變幹淨了,從那以後我很少看見教室地上有紙屑。短短幾分鍾,我一句話沒說,卻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想這就是“身教”的力量吧。在公共汽車上,我常常給老弱病殘者讓座,雖說這件事小之又小,但我覺得有著深遠意義,因為它代表的是教師的形象。如果教師在學校教育學生尊老愛幼,而自己在實際生活中卻並沒有為學生樹立起榜樣,那麼試問:教師尚且做不到,又憑什麼要求學生呢?教師隻有規範自己的言行,做到為人師表,才能使學生如沐春風般地受到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心靈得到淨化。

三、培養正確輿論和良好班風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需要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以影響和製約每個學生的內心,規範每個學生的行為。正確的輿論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對班級每個成員都有約束、感染、熏陶和激勵作用。在扶正、獎善惡的過程中,輿論具有行政命令和規章製度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要注意在班級內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引導學生對班級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進行議論與評價,營造“好人好事有人誇,不良現象有人抓”的風氣。

我接手過一個六年級的班,班內學風很濃,凝聚力強,學生都有較遠大的理想,可是“傲”氣很重,都看重“大事”,不注重自己身邊發生的小事,不屑於做小事。如放學後窗戶沒關就走了,大白天六個管燈全開著卻不以為然,等等。針對這種情況,我組織開展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班會,會上對小事該不該管進行了辯論,還列舉同學身邊發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後得出結論:“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同學們在班會上倡議班會之後成立願團,定期為學校社會做好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了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就會無形中支配集體成員的行為和集體生活,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真正的教育,是觸動靈魂的教育。班主任德育工作,是一項艱苦且需要耐心的工作,我樂在其中。我堅信,“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獲”。當我看到自己帶的班級朝氣蓬勃、秩序井然地向前發展時,當我看到每一名學生學有所成時,所有的辛苦與汗水都化做一股甘泉流淌於心澗,這是作為教師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