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
多媒體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教學具有較好的直觀性和交互性。我們也可以把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相結合,從而可以滿足各種形式課堂教學的需要,這樣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了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擺脫了課堂內容的抽象與枯燥,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了興趣,從而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還應嚐試上一些計算機應用技術的講座課、學生作品演示課、任務實現討論課等等,通過這些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還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即時通軟件、手機短信、電話等通信手段與學生進行問題討論、在線答疑等,利用局域網進行教學資源共享、學生作業保存、學生作品展示等。
3.4 模塊化訓練
根據《計算機應用基礎》的課程內容,將其分為:計算機基礎知識和中英輸人、Windows操作、文字排版、電子表格處理和演示文稿等幾個模塊。每個模塊製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及評價標準,根據學生畢業時應具有的計算機應用知識,按需施教,盡量精簡不必要的知識。每個模塊的訓練要以掌握必要的技能為目的,以服務學生就業為目標。
3.5 注重團隊合作精神
在做每個任務訓練時,可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設置一個小組長,每個小組成員都分配有不同的任務,最後由小組共同完成任務的整合。這樣的方式貼近學生的實際,為學生喜聞樂見,因而每個人都積極參於,既發揮了個人特長又體現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當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屏幕上展示出來,個個都露出了笑臉,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又在快樂的活動中學習了知識,增強了學習的主動性。
3.6 過程性評價
在每次上機前,都安排相應的任務,下課前對學生完成任務情況進行記錄,學生每節課都知道完成了什麼任務,完成的怎麼樣,每完成一個任務就會有成就感。這樣老師雖然辛苦了一點,最後期末成績可直接由平時成績評出,這樣成績比較公平、公正和合理,避免了考試一刀切。這樣教師就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在進行成績評定時,除了橫向比較之外,還要縱向比較,多鼓勵,少批評。
4.結束語
筆者就在上了幾年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經驗,做了較淺的探討,仍有相當多的不足之處需要繼續研究和改進。總而言之,中職教育未來發展的重點是質量和特色。隨著中職教育從觀念更新與模式轉換向教學過程深入,這樣的改革方向是一種必然。怎樣加強《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是每個從事該專業教學的教師要研究的中心,相信每一位教育者都體會到《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發展一日千裏,計算機設備和計算機知識更新快,而教學設備與教材更新相對滯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具有前瞻性,注意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同時也要不斷學習和提高,隨時追蹤計算機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了解信息技術的最新趨勢,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和步伐不斷創新,開拓前進。
參考文獻
[1]薑大源.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8.
[2]龍怡煊.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計算機教育,2007.
[3]劉延梅.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探討[J].山西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