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少,教學手段單一
《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理論知識占一小部分,大部分內容是圖形界麵和人機交互。有的教師還在采用口頭語言教學,不僅教師難教,而且學生也感到抽象難懂、苦燥乏味,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既費時費力,又達不到效果。學生不能跟隨教師進行操作練習,學生聽課的積極性不高,師生互動性差,教師也無法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
2.3 學生基礎總體較差,程度參差不齊
現在中職學生絕大部分是沒有考上高中的初中畢業生或者同等學曆的社會青年,其基礎總體上較差,程度參差不齊,有的能熟練使用計算機,有的學過計算機,有的甚至沒有接觸過計算機,使教師在教學中難以做到麵麵俱到。中職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和新知識比較感興趣,但缺乏學習的耐力和毅力;他們個性強,喜歡表現自我;紀律性和組織性較差,團隊意識不強;生活自理能力差。有的學生初中時成績差,長期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冷落、同學的白眼,自卑心理嚴重,自信心不足,進取心不強,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想法。這都給我們的日常管理和課堂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教師除了傳授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還要教他們做人的道理、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糾正他們的不良習慣、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3.教學改革
3.1 加強學習,轉變觀念
首先,教師要學習職業教育法和全國職業教育會議精神,真正吃透職業教育的特點。其次,教師對學生要有愛心,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熟悉學生的心理狀況、思維模式和認知發展規律,耐心細致地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隻有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再次,教師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了解當前計算機的發展方向和社會就業需求,正確使用各種電教設備,努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
3.2 教學模式改革
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知道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作為結構框架,突出了教學模式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係和功能;作為活動程序則突出了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從傳統教學模式到基於任務教學模式的轉變,最主要是體現在教學當中三個中心的轉移,即學生取代教師成為課堂的中心,任務代替教材成為教學內容的中心,教學小組取代班級授課成為學習過程的中心。
過去的種種教學模式普遍強調學生對書本內容的掌握和記憶,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獲取知識與技能的提升。在基於任務的教學模式中更多的強調的是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在完成實際任務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及實現操作技能的提高。以往教學模式當中教科書上的內容占教學內容的主要部分,文本內容難免枯燥乏味: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照本宣科”的風氣。基於任務的教學模式中由於任務設立時采用的內容選材應接近學生日常所聞所見,易於引起共鳴引導學生真正投身於任務當中,將任務與自己的實際相聯係展開自主的探索式學習。以往的教學模式離不開整體組織的課堂教學,教師是整個課堂的主宰。“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往往片麵注重“灌輸式”的傳授知識給學生,難以調動學生投入學習的積極性。而基於任務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退居輔助地位,學生由一味被動的受教轉為課堂的主角,參與教學中的策劃、討論、實施各個環節,易於引發對教學內容的興趣,真正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