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機會案例(4)(1 / 3)

高爾文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到業務中去。在激烈的競爭中他時刻有一種強烈的危機意識,因此他絲毫不懈地工作,以使公司得以生存發展。

他的早年雇員回憶那時的情形說:“在大樓裏那些空閑的房間裏,工作台和電線到處可見,簡直像玩魔術似的。我記得有一次,哪兒也沒有空地方時,約瑟夫就派一些人到洗手間去放一張工作台幹活。”

在整個無線電市場蓬勃發展的勢頭推動下,高爾文的公司一年多來得到了史無前例的發展。

然而,厄運似乎總是跟著他。1929年10月25日,紐約華爾街股市暴跌,美國爆發了規模最大的經濟危機,這次經濟危機很快席卷了世界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

差不多是一夜之間,大小企業紛紛倒閉,人們都在拋售物品,一些大的製造商不惜以遠低於銷售價的價格甩賣產品。高爾文也因庫存過多而陷入了困境。

不過,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高爾文並沒有放棄他的理想。

在其他公司要麼倒閉,要麼削減生產規模的情況下,高爾文大膽地作出決定:準備大規模地安裝汽車收音機,他認為這種產品市場潛力巨大,眼下這場危機,正是創立名牌的好時機,一定要搶先占領市場。

這個決策,顯示出保羅·高爾文卓越的經營眼光。

有了這一決策,高爾文的公司才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成就了後來摩托羅拉公司一番驚人的偉業。

決策是正確的,但優秀的企業家和平庸的經營者之間的最大區別,就在於能否把決策堅決貫徹下去。

在決定研製汽車收音機後,高爾文和工作人員泡在實驗室裏廢寢忘食地苦幹,為了每一個技術上的難題他們費盡心思。

每當一部新的裝置完成後,很快就會有人把汽車開到馬路上去進行嚴格的檢查。

1930年6月,在經曆無數次失敗之後,高爾文製造公司終於研製成功了一台汽車收音機的樣機。

這台樣機性能跟今天的收音機是無法相比的,但在當時來說已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它運轉情況良好,當汽車發動機開動時,收音機的信號也能聽得很清楚。

高爾文帶著它前去參加在亞特蘭大市舉辦的“收音機廠商協議會”。

作為一家初出茅廬的小公司,會場裏沒有他們的展位,高爾文便在會場附近的馬路邊上為自己的產品找到一個停放的位置,吸引那些來散步的人偶然駐足觀望一番。

人們對他的產品褒貶不一,有人根本對此不屑,有人認為這種產品還挺精巧,還有一部分人並不認為這東西具有成批生產的價值。

雖然這次亞特蘭大之行並沒有得到什麼大的成果,但高爾文對自己的產品充滿信心。

畢竟有些商人對汽車收音機印象良好而訂購了一兩台,雖然說總數不多,但總是讓他察覺到希望。

為了吸引消費者,高爾文和他公司的工程師在進一步提高汽車收音機質量的同時,將主要設計力量用於解決如何使汽車收音機能順利地安裝在汽車上的問題,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地被消費者認可。

在他們的努力下,安裝問題得到了解決。

此時的高爾文可以鬆一口氣了,他仿佛已經聽見,在美國大街小巷疾馳而過的汽車裏,播放著美妙的樂曲,那聲音隻能由他們的產品傳播。

1930年,高爾文製造公司向市場投放了他們生產的第一種型號的汽車收音機。

新產品的商標是“摩托羅拉”,這是高爾文一天早上刮臉時突發的靈感,它兼有“發動機”和“維多利亞”的雙重含義,顯得既醒目又充滿生機。

當時流行的無線電收音機的價格高達200多美元,而高爾文製造公司的新產品僅售價120美元,因此,新產品受到極大的關注,摩托羅拉也得到了“美國最好的汽車收音機”的盛譽。

盡管如此,難題依然存在,主要還是汽車收音機安裝程序極其複雜。

用戶方麵反饋過來許多怨言,這大大影響了摩托羅拉的信譽。

高爾文意識到,安裝問題成了決定汽車收音機能否在市場上生存的關鍵。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高爾文決定成立一個專門的安裝機構——摩托羅拉安裝站。

如同高爾文把開發汽車收音機的想法堅決貫徹下去一樣,他的新想法得到了很好地落實。

很快,在全國範圍內一批能夠熟練地安裝汽車收音機的大軍發展起來,摩托羅拉產品受到客戶的歡迎。摩托羅拉公司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

1936年,戰爭的烏雲已經籠罩了整個歐洲。高爾文一家去歐洲旅遊了6個星期,先後去了意大利、奧地利、法國、英國和德國。

回國之後高爾文堅信:除非出現奇跡,戰爭已是不可避免了。

而公司在經曆了1937年到1938年間的蕭條時期之後,他感到公司必須從事在戰爭時對國家有用的生產活動,於是他開始讓他的工程師研製適應軍事需要的產品。

在保羅·高爾文的苦心經營下,公司得到了高速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更給了高爾文製造公司一個良好的發展時機,公司為美國軍隊提供了大量的無線電裝備。

1940年的一天,《芝加哥每日新聞》的編輯打電話告訴高爾文,在威斯康辛州麥科伊營地進行軍事學習的軍隊因缺少無線電通信聯絡而行動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