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機會案例(3)(1 / 3)

1971年10月1日,美國正式實施紡織品配額製度。正如金宇中所推測的,頭年的出口額成為第二年配額的主要依據。

由於金宇中及時行動,大宇的配額在各出口商中穩居第一,在1972年到1975年間,大宇的配額總值高達100億韓元以上。

結果,在別人紛紛遭受配額製度打擊的情況下,金宇中成了僅有的勝利者。

金宇中總對部下說,大宇的精神就是拓荒的精神。

他規定自己的下屬要善於捕捉時機,開拓新的領域,占領新的市場。

隻要看一下金宇中的時間表,就可以知道他是以一種近乎瘋狂的熱情投入工作的。

每天早上5點按時起床,從這時到7點出門之間的兩個小時,是他一天中最重要、也是最緊張的兩個小時。

在此期間,他聯絡世界各地的大宇分公司,聽取彙報,並下達一些命令。

這就是大宇著名的“清晨會議”。

在金宇中眼中,上班,就是工作,應該去處理實際的問題,如果在上班時間開會就是極大地浪費人力。

在上班時間不召開任何會議,是大宇的一大特點。

在連續的國際電話中,兩個小時很快過去了。然後,金宇中坐車去上班。

在車中他也有工作要幹:刮胡子,吃早飯。為了節省時間,金宇中的食譜也可以說寒酸:早餐是妻子準備好的泡飯和泡菜,中餐僅是炸醬麵或熱狗等快餐食品。

在大宇創業初期,金宇中需要自己打字、處理文件,自己跑銀行、海關、工商部,辦理種種手續。

如今,他不必再去做了,但他仍像原來那樣,親自接待客戶,參觀樣品展示或與客戶洽談。

實際上,隨著大宇的規模不斷擴大,業務日益增長,身為董事長的金宇中隻是比過去更緊張了,時間表當然也就排得更滿了。

甚至要精打細算睡覺時間,分秒必爭。

他每天晚上11點30分才回家,睡前還要處理未完的事務,還要聯絡大宇的海外分部,這樣他每天隻有不到5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了,所以他隻能抓住一切機會打個盹,開會時也常常是有機會就打瞌睡,然後到洗手間用冷水擦把臉,再精神抖擻地投入工作。

即使在與其他企業家一塊到工商部長辦公室開會時,他也能在別人談到無關話題時,馬上合上眼睛,毫不掩飾他的瞌睡。

在金宇中的時間表上沒有度假,也沒有星期天。

星期六晚上他會照常工作到深夜,星期天也照常上班。

在大宇,打高爾夫球是被嚴禁的。在金宇中看來,玩高爾夫球不但奢華,而且對時間也是極大的浪費。

金宇中是韓國出差最頻繁的企業家,他曾創造過一年當中有239天在國外、搭乘飛機525小時的記錄。

大宇的業務遍布世界各地,坐飛機也就成了金宇中的尋常事。

飛機一離地,他就取出毛毯,呼呼大睡。

如果機上乘客太吵他睡不著,他就請空中小姐放電影。

電影一放,艙內就安靜了。為節省時間,金宇中總是設法搭乘夜班飛機。

而且,如果需要轉機的話,肯定要選擇馬上能夠銜接上的班次,不肯浪費一點時間。

金宇中出國辦事的速度簡直等於急行軍。他曾經在10天之內環球走訪了一圈,在3天之內從美國的東部跑到西部對他來說也是家常事。

也許一天下午人們還看到他在紐約考察或接洽業務,第二天早上他已經出現在舊金山的客戶麵前,第三天時,洛杉磯的人們又能看到這位滿頭白發的忙碌的東方人了。

一般人很少有金宇中這樣旺盛的精力,因此與他同行的秘書往往被折騰得麵黃肌瘦、精神恍惚。

金宇中為堅持自己的快節奏和高效率,如要發現手下秘書不適應自己的步調就立即予以辭退,毫無“同情”、“通融”可言。

在韓國,像金宇中這樣一年內換幾個秘書的財閥也稱得上是罕見了。

70年代,是韓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時期,國內的建築業需求旺盛,金宇中緊緊抓住機會,進軍建築業、服務於新興農村的建築項目,並以獨創的精神和獨特的遠見,開辟了非洲和中東市場。

在此期間,大宇公司已有一定的規模,因此被韓國政府看中,得到了政府“財閥”計劃的大力支持和保護。

1979年,在樸正熙政府的要求下,大宇接收了由通用汽車公司控製一半股份的一間瀕臨破產的汽車製造公司,成為與通用汽車公司合資的大宇汽車公司。

在金宇中的努力下,大宇汽車公司開發出高質量、低價格的汽車,不僅在國內大受歡迎,還利用石油禁運和油價上漲時機,出口美國,並在美國占穩了腳跟。隨後,又開拓了加拿大和台灣的汽車市場。

1980年,金宇中又製造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瞪目結舌的“神話”。

他宣布,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除了住宅外,全部捐贈給國家。

捐贈的數目是一串天文的數字:它包括了總值為170億韓元的股票,價值23億韓元的不動產和2億韓元的現款,總計達200億韓元。

消息傳出後,立即震驚了韓國財經界並引起恐慌。當時正值新政府要求“淨化社會”,許多人憂慮,政府會拿金宇中做榜樣,要求企業家自動“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