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風箏飛上高空不久,突然大自然發怒了,大雨降臨,閃電雷鳴。
富蘭克林全身被淋濕也毫不在意,對雷擊全不畏懼,他全神貫注於他的手。
一道閃電,他感到自己的手麻觫觫的,他意識到這是天空的電流通過濕麻繩和鐵鑰匙導來的。
他高興地大叫:
“電,捕捉到了,天電捕捉到了!”
又如,1847年英國的辛普遜和他的同事,為了尋找最佳麻醉藥物,解決手術中病人的疼痛問題,也是冒著生命危險,對數量眾多的化學藥品一樣一樣親自進行試驗的。
當辛普遜的助手關門的時候,偶然發現在門後有一瓶藥品。拿起來一看,是法國化學家杜馬寄來的。
辛普遜決定也來試試。晚飯後,他們各自喝了少許,很快幾個人都睡過去了。
當他們醒來時,幾個人像孩子似的大喊大叫地互相擁抱,歡呼試驗成功,憑著他們的無畏精神,終於發現了理想的麻藥。
我們與他們的差距在哪裏?我們既然有成為金領的欲望,又不敢冒險,怎麼能夠實現偉大的目標?
世上沒有萬無一失的金領之路,動態的市場總帶有很大的隨機性,各要素往往變幻莫測,難以捉摸。
所以,要想在波濤洶湧的商海中自由遨遊,非得有冒險的勇氣不可。
在不確定性的環境裏,人的冒險精神是最稀有的資源。
管理學理論認為:克服不確定、不完善性的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組織內擁有一位具有冒險性的戰略家。
在金領的眼中,生意本身就是一種挑戰,一種想戰勝別人贏得勝利的挑戰。
所以,在生意場裏的人,都應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一旦看準,就大膽行動”已成為許多商界金領的經驗之談。
甚至有人認為,成為金領的主要因素便是冒險,做人必須學會正視冒險的正麵意義,並把它視為成為金領的重要心理條件。
希望成為金領又怕擔風險,往往就會在關鍵時刻失去良機,因為風險總是與機會聯係在一起。
從某種意義上說,風險有多大,成為金領的機會就有多大。
由貧窮走向富裕需要的是把握機會,而機會是平等地鋪在人們麵前的一條通道。
具有過度安穩心理的人常常會失掉一次次發財的機會,所以人生就應當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過度的謹慎就會失去它。
也許你聽過這個笑話:“昨天晚上,機會來敲我的門,當我趕忙關上報警器,打開保險鎖,拉開防盜門的時候,它已經走了。”
這故事的寓意是:如果你活得過於仔細,你就可能錯失良機。
在我們身邊,許多金領,並不一定比你“會”做,更重要的是他比你“敢”做。
哈默就是這樣一個人。
1956年,58歲的哈默購買了西方石油公司,開始大做石油生意。石油是最能賺大錢的行業,也正因為最能賺錢,所以競爭尤為激烈。初涉石油領域的哈默要建立起自己的石油王國,無疑麵臨著極大的競爭風險。
首先碰到的是油源問題。1960年石油產量占美國總產量38%的得克薩斯州已被幾家大石油公司壟斷,哈默無法插手;沙特阿拉伯是美國埃克森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難以染指……
如何解決油源問題呢?
1960年,當花費了1000萬美元勘探基金而毫無結果時,哈默再一次冒險地接受一位青年地質學家的建議:舊金山以東一片被行士古石油公司放棄的地區,可能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並建議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把它租下來。
哈默又千方百計從各方麵籌集了一大筆錢,投入了這一冒險的投資。
當鑽到860英尺(262米)深時,終於鑽出了加利福尼亞州的第二大天然氣田,估計價值在2億美元以上。
哈默成為金領的事實告訴我們:“風險和利潤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巨大的風險能帶來巨大的效益。”
不嚐試而失敗,不戰而敗如同運動員競賽時的棄權,是一種極端憤慨的行為。
一個成功的金領,就必須具備堅強的毅力,以及“拚著失敗也要試試看”的勇氣和膽略。
當然,冒風險也並非鋌而走險,敢冒風險的勇氣和膽略是建立在對客觀現實的科學分析基礎之上的。
順應客觀規律,加上主觀努力,力爭從風險中獲得效益,是金領必備的心理素質,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膽識結合。
在舊中國的紡織工業中,大民公司起步較晚,發展速度卻快得令人咋舌,究其原因,就是大民公司的創辦人劉國鈞膽大心細,能適時應變,不懈努力,抓住了商機。
劉國鈞是江蘇人,父親早亡,他7歲就流落街頭,到處給人做雜工維持生計,直到15歲才被熟人介紹到常州奔牛鎮一家雜貨店當學徒。
劉國鈞是在苦水中泡大的,他很明白一份安定的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他在雜貨店裏勤勤懇懇工作著,並努力學習經商之道,很受老板賞識。
劉國鈞雖一貧如洗,卻極有誌氣,他牢記“寧為雞頭,勿為牛後”的古訓。在做學徒時,就處處留心,為日後獨闖世界做了充分的準備,他注意到江南男子梳長辮時需要用絲線辮須加以裝飾,就動員家鄉親人編結“辮須”拿到江南來賣,逐漸積蓄了一些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