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決不會讓自己去進行無謂的犧牲。
李銘是北京某著名高校黨史係的研究生,原為某中學的曆史教師,經過3年的努力,終於進了這個他夢寐以求的高等學校。
在研究生生活的第一學期裏,由於功課比較多,另外他也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學習很努力,決心作好學問。
但是慢慢地,他就坐不住了。因為他看到別的同學大都在利用大量的時間搞副業,並且很多收入不菲。
雖然他對錢並不是很看重,但是他發現能賺到錢似乎更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能力和價值,況且囊中羞澀的感覺也確實已數次讓他很是難受。於是他決定也要賺上一筆,以體現他的能力和價值。
於是他暫時停下手中的學業,到處尋找機會,並且很快就找到了。
一次他到一位在外企工作的老鄉那裏玩。老鄉送給他兩片CD,說是他們單位聖誕節新送給客戶的禮物。
CD中的曲目都是《梁祝》《十麵埋伏》等精典的中國古曲,用特製的公文夾包裝,製作得非常精美。
老鄉說客戶對這禮物非常歡迎,這是他們公司特意到廠家訂作的,現在市場上還沒有類似的商品。
如果哪個廠家能及時大量推出這種商品肯定能大賺,因為現在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各種CD播放機已經進入了很多中高收入階層的家庭,過節送這樣的禮物,既非常別致,花錢又不是很多,送禮者和受禮者都會非常喜歡。
老鄉的一席話一下提醒了正苦苦尋找賺錢機會的李銘,他連忙向老鄉建議兩人搞一個經銷這種禮物的公司,從CD生產廠家購置CD,再讓廣告公司設計製造封麵使禮品增值,然後他們組裝後推向市場。
老鄉也很為他的想法叫好,並同他一起估算了可能的贏利。
假設每片CD從廠家以10元購進,2片是20元。
若禮品增值的成本以每個10元計,每套禮品的成本就是30元,因而他們的禮品若定價為70元/套,應不算貴。
而若以每套70元計算,賣出一套就可賺40元,一千套就是4萬元,五千套就是20萬元……
他們越算越激動,並決定馬上動手,趕到聖誕節前推出(當時是11月上旬)。
於是,他們分別各自去籌錢,大約花了一周時間籌得3萬多元,雖然不是很多,但是也湊和了。
接下來,他們跑廠家和廣告公司。
正在這時,老鄉的老板派他出差去廣州,要離開20來天,並且離開時托故提走了自己的1.5萬元投資金額中的1萬元。
李銘並不怪老鄉,因為他想如果是自己很可能也會這樣幹的,況且老鄉能留下5000元,沒有全部取走已經夠意思了。
於是李銘又設法重新籌集了1萬元。
老鄉走後,李銘更加馬不停蹄地工作了,他一麵與廠商聯係CD的貨源,一邊與廣告公司聯係禮品增值的設計。
他把自己的宏偉設想全部告訴了對方,說這項業務肯定很有前途,他們以後肯定還會有合作的機會。
廠家這邊的辦事效率實在讓他不敢恭維,十幾天過去了仍然猶猶豫豫地沒有準信;而廣告公司這邊的進展還比較令他滿意,很快就設計製造了1000套提前交貨,剩下的就等CD廠家了。
可一天幾個電話地催,但是總沒有得到明確的答複,直到11月底,廠家才有明確的答複,說因為現在原材料上漲,訂貨的人又多,而他貨量太少,故隻能以每片15元提供給他,否則他們根本賺不了錢。
李銘一下子憤怒了,他真想在電話裏就大罵那家CD生產廠的廠長是“婊子養的”,但是他最終克製住了自己。
他低聲下氣地向對方訴說自己的困境,請求對方幫一幫他,把價再降一降。
對方表示一定考慮,但表示無能為力,最後李銘見軟的不成就親自到那廠家去了一趟。
他一進門就大聲斥責他們不講信譽,原本說好每片10元,但到最後又突然提價。
對方的答複是,彼此並沒有簽合同,李銘一時語塞,但仍稱他們是故意坑害客戶,損人利己,並揚言要到處去揭發他們的行徑,把他們搞臭。
李銘的這一招還真有了一定的效果,公司最後同意以27元每兩片的價格給他,李銘趕快與對方簽訂了合同。
當廠家的貨到達李銘手中時,時間已經到12月13號,李銘趕緊找人分裝禮品,自己也日夜不停地親自動手。
到12月15日,李銘將裝好的禮品送到各禮品店去代銷時,他發現禮店裏已經有了與他的禮品幾乎同樣的貨品,他給出50元麈的價錢,禮品店的老板們仍是拒絕。
他一下都明白了,他知道是CD廠家和廣告公司聯合耍了他……
李銘從那以後再也沒有做過生意,畢業後留校當了一名老師。
也許李銘失敗的例子不像巴林銀行破產那樣轟轟烈烈,那樣悲壯,但是這個例子更能給你以啟示。
其實李銘麵臨的風險並不是很大,他所選準的目標若順利達到也確實利潤可觀,但是他的行為仍是一種冒進,因為他沒有一點控製並戰勝這種風險的能力。
他沒有資金,沒有經驗,沒有行業關係,更沒有足夠讓別人放心的信譽,他所有的隻有願望、熱情、努力工作,但是這與他的欠缺相比顯得是那麼微不足道。